li.的博客
li.的首页 > li.的博客 > 浏览文章

[转]我要了解你有多深(SNS相关讨论)

分类:网事网评  人气:842  评论:0  时间:2010-05-24 13:39

很快的,全国就会又有一批新站点出现,服务全都是分享地理位置。你在什么地方喝咖啡,挑馆子,只要用手机访问这种站点,上面立即就会蹦出你朋友何年 何月在这里喝过什么咖啡,何年何月在这里点过什么菜,以及感受如何。很快的,各种微博客也会提供相同的服务。只要你同意分享地理位置,那么你发送一条微博 的时候,下面就会写着类似“发自威斯汀酒店大堂洗手间”这样的东西。

这是SNS的一部分,我迄今为止没有弄懂什么是SNS。后来我这么考虑,S呢就是SB的意思,N呢就是Net,Internet的意思。总体上看, 就是两个SB被Internet分割开了,这就是SNS。这么说有些悲观,兴许是Internet把两个失落在地球的Superman联系起来呢?我又考 虑了一下,觉得在一个普遍缺乏诚实和信用的社会里,SNS大概不会有什么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化联系。因为社会化需要社会人,而社会人在这里根本不存在。

我有开心网帐号,我也有Facebook帐号,别问我怎么登录的,不解释。同时我还要说,我基本上不去使用。原因有三:

1、我不觉得我有什么值得去让别人了解的。

2、我不觉得别人有什么值得让我特别去了解的。

3、点击查看对方资料的方式,让我觉得非常不爽。

SNS的基本含义是社交,社会化交往。就是说,你带着你的学历,你的职业,你的社会地位和身份和别人交往。网络里没有鸡尾酒会,也没有燕尾服和领 结,但是有SNS,你在那里认识其它人。这里有个很大的毛病:中国有鸡,也有鸡毛,但是没有鸡尾酒。起码,鸡尾酒不是原产,鸡尾酒会同样不是。中国人的社会化交往在酒桌上,中间有组局人。组局人卖出面子,来宾购买面子。组局人负责为来宾的人品和地位背书,来宾根据组局人的身份地位来推测各自的交往价值。面子同时可以通胀也可以通缩,是个异常复杂而精妙的人际关系测量仪。我不知道有什么SNS网站能模拟出这一点来。

同时,中国人的交往模式也不同于欧美的鸡尾酒会模式。大家喜欢封闭私密的环境,然后面对面谈话达数个小时。其间,既有基于饮酒好爽程度的感性判断, 也有对言辞和动作的理性判断。接下来,酒局可能会重复多次,其间大家可能有各种小规模的试探性合作,标题叫做“帮忙”。简单地说,中国人的社会化交往非常 功利,而且完全浸润在事件之中。人际关系需要无数从微小到宏大的事件推动,这叫做“打交道”。

这种传统方式看起来费时而低效,但是未必可以用SNS进行取代。在SNS上,认识一个人,相互点击加为好友,就可以看到对方的所有资料,随时发生互动,这对于中国人来说有什么意义呢?在这个行为里,明确的目的在哪里?可以增进了解的事件在哪里?确认无疑的个人利益交换在哪里?什么都没有,为什么我要 看你的资料,你又为什么要了解我?

另外一点,传统的组局人在社会性交往里是有切身利益的。因为大家能够出席,这是面子值的体现,同时消耗了部分面子。在酒局中撮合应该认识的人相互结 识,甚至促成合作,面子值会因此出现净流入。我想问一句,SNS网站里有没有这种组局人的角色?组局人在SNS里有什么可以获取的价值?无论是现金,还是 可以货币化的面子?如果这种轴心根本就不存在,我如何会相信SNS能够运转起来?

严格来讲,并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SNS。社会化交往意味着同阶级的陌生人彼此结识,由于缺乏组局人,目前的SNS只是亲友网络,把线下的亲戚朋友关 系搬到线上来。所以,看你博客的永远是那几个人,浏览你页面的永远是亲戚、朋友、同事,最多有点熟人。在这种格局之下,一个人想要拓展个人的交际圈,非得 成为名人不可,一定要成为某种程度上的知名人士。否则,SNS的机制根本转不起来,只是在一个封闭小圈子里不停地打转。同时,由于没有真正运转的动力,一 开始看似是社会化交往,时间长了还是熟人网络,自动发生封闭。

那么,考虑到这种实际情况,是否分享地理位置,这只是个技术方法,并不是社交方式。是否知道你在某一分某一秒的地理位置,和我能否加强对你的了解没 有任何关系。相反的,这种信息对于我来说是一种负担,我不需要时时刻刻知道我的朋友或者我想结识的人在哪里,在做什么。

作为一个互联网用户,我最需要知道的是如何按照传统的中国式通路,和某个想结识的人搭上关系---找到那个组局人。或者,有我可以信赖的人帮我介绍我和“有用”的人认识---有可供选择的酒局参加。然后,我和我的新朋友一起做点什么,需要双方都投入一点时间,或者一点金钱,然后我们彼此重新评估和对 方的关系,以决定是否要加深一点,还是各自退后一步,甚至是转回去责难组局人,何以把这样不靠谱的烂人介绍给我?

在各大SNS上游荡,我穿着长衫,手拿瓷杯,斟满二锅头,和一帮穿燕尾服、打领结,喝着鸡尾酒的哥们混在一起,一切都让人觉得那么的格格不入。最要命的是,他们每个人都拿着一沓个人资料,拼了老命往我手里塞,叫我一定看看,大家好增进了解。这不禁让我想起名片的悲剧---所有人都在有模有样地发名 片,但是最后达成合作,成为朋友的,一般早就把名片给扔了。在我熟悉的场景中,现实生活永远是这样:微醺的组局人搂着两个一分钟前还是陌生人的可怜家伙, 凭着他在喝高前的记忆,分析他们是否有兴趣认识对方,然后口齿不清地说一句:你们都给一下电话号码吧!最后,大家消失在前往KTV或者桑拿浴的路上。你瞧,这就是中国人的社会化交往方式。

文章来源:http://www.hecaitou.com/blogs/hecaitou/archives/134425.aspx

评论(0)
暂无评论
我来评论
(800字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