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旭东的博客

关于城市规划专业美术基础教学的反思

分类:默认分类  人气:591  评论:0  时间:2010-10-29 14:27

摘 要:城市规划历经百年的发展、巨变,其基础美术教学还是停留在1960年代以前作为建筑学延伸的城镇规划观念之下的传统教学体系,本文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对基础美术教学展开反思;关于目前基础美术教学体系对现代城市规划专业学科支撑的反思;关于美术基础教学师资知识结构的反思;关于美术基础教育如何加强以城市空间美学为核心的教学反思;关于美术基础教学对城市规划专业创造能力培育的反思.

关键词:城市规划; 基础美术; 现代艺术; 景观; 教学; 反思

1.城市规划学科发展与美术基础支撑概况

在徐惟诚主编的《中国大百科全书3》中对城市规划的定义是:为达到某些社会与经济目标而从事的综合性城市规划。

众所周知,专业性的城市规划最早出现于文艺复兴,专家们以图纸和模型设计城市,建设完成后交给委托人。虽然古希腊、罗马的城市就出现了城市规划与规划师。在现代城市规划出现以前,得益于长期的演进过程,城市空间具有后来现代城市中非常罕见的内在质量,几乎所有的中世纪城镇都是如此[1]

城市规划学科自建立以来所沿用的基础美术教学体系基本上与建筑学并无二致,追本溯源是因为从文艺复兴时期将城市作为艺术品和图案以来,关于城市的模式和设计理念都是以建筑和建筑学为基础的。城镇规划被视为艺术,在这个艺术中,城镇的实用性和功能性需求能得到满足,长期以来,建筑物决定城市的形态,而城市被当作放大的建筑来设计。直到1970—1980年代的系统和理性过程的规划思想出现,随着对城市与城市规划工作的认识不断深化。基于城市是综合的动态的体系,城市规划研究不仅着眼于平面上土地的利用划分,也不仅局限于三维空间的布局,而是引入了时间、经济、社会多种要求的“融贯的综合研究”。在城市规划工作中,将考虑最大范围内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情况,提供尽可能多的选择自由,并给未来的发展留有充分的余地和多种可能性[1]。而当今,景观都市主义作为一种新的关于城市和城市设计的理论,其核心论点是:景观而不是建筑,更能决定城市的形态和城市的体念[2]。这一观点将景观设计学推倒了城市设计的前台,而景观最据表观性的视觉美学意义在现实的景观研究和设计中始终占有极为重要的位置,且这种视觉意义还往往承载着文化内涵。如果说,1960年代以前的建筑师主持的城市规划是以建筑的视觉美学为主导的城市空间形态,那么,景观都市主义的盛行则是建筑都市主义的一种反动,它将视觉美学拓展到了景观这个更为广义、动态的范畴。而城市规划专业的基础美术教学理应为城市规划学科的视觉美学拓展提供强力支撑和发展动力。

2.关于城市规划专业基础美术教学的反思

城市规划专业的理论历经如此巨大的变化,我们一直沿袭建筑师培养模式的美术基础教学还能够适应、支撑今天城市规划的教学吗?这是我们今天不得不面临思考的问题。作为来自城市规划专业美术基础教学一线的笔者就四个方面谈一谈自己的思考。

2.1关于目前基础美术教学体系对现代城市规划专业学科支撑的反思

现代主义前卫流派主要有立体主义、达达主义、超现实主义、结构主义、解构主义等。特别是立体主义对设计影响深远,它启迪了以后的荷兰风格派设计运动、俄国的构成主义运动,在包豪斯的设计教学中得到进一步的深化和发展。而国内目前的基础美术教学(尽管有自包豪斯开始的三大构成)概括的说是以美术技术训练为核心的教学,至于形式美感、现代艺术观念及其运用还得靠学生的在基础美术的技术练习中去感悟……目前国内基础美术的教学体系为城规专业提供的学科支撑体系在现代城规专业理论的巨变与转型中确实显得非常脆弱。当然,国内的一些知名高校在这方面也作出了富有成效的探索,同济大学的城规专业作为我国城规专业的龙头就为城规专业学科支撑作出了颇有建树的探索,将美术基础教学体系拓展到了与城市规划专业联系紧密的课程教学,如:2009年城市规划专业培养计划中就以建筑构成替代了传统的三大构成,还增加了当代视觉艺术分析这门直接影响城市空间规划的课程。然而,国内大多数城规专业真实情况却是学生即使临毕业也难以将美术基础课程学习过的三大构成课程知识运用到城市规划设计的空间规划之中,这种现象不得不引起笔者对于城规专业基础美术教学改革的深层思考,我们是否应该着重探索从传统基础美术教学转型,将基础美术拓展至与城规专业知识领域联系更加紧密的边缘学科,以便为城规专业提供更为实在而非纯艺术的基础知识支撑。

2.2关于美术基础教学师资知识结构的反思

美术师资的知识结构基本来源于纯美术的传统教育背景,传统的美术师资知识结构能够适应今天城市规划的教学吗?笔者经常这样发问。

教学矛盾中教就是应该解决的主要矛盾。我们将课程体系设置改革研究投入很多,其实中心焦点就应该集中在教师知识结构的补充与更新,才能集中力量解决教学的主要矛盾。中国目前的美术教学除个别美术学院引进了现代艺术的教学外基本是传统的美术教学,与对现代艺术、设计影响很深的现代艺术最多也只是书本上的理论而缺乏深刻的实践性体验,再加上对城市规划这门学科的知识盲区,打个通俗的比方:城市规划专业知识、美术基础知识就好比城市规划专业知识结构的两端,而我们美术师资的知识结构实际上是顶端(专业知识)空白、底端(现代艺术)联系又不紧密。试想:美术师资这样的知识结构怎么可能承担起城市规划美术基础教学的重担,甚至为学生今后的城市规划知识奠定基础?所以,笔者以为目前城市规划美术基础师资知识结构的问题值得我们反思的。

2.3关于美术基础教育如何加强以城市空间美学体验为核心的教学思考

在城市规划专业的美术基础教学中,学生普遍学习积极性不高,其实不是他们不愿意学习,其根本原因是我们陈旧的美术基础教学与其专业知识体系衔接出现了问题,不能很好地为这个专业的核心知识体系提供有益的支撑。尽管作为“建筑的延伸”的城镇规划概念已经结束了,而我们的美术基础教学体系还在继续着建筑学美术课程的“压缩饼干”…… 为什么我们的美术基础教学还是如此滞后?为何不围绕美术基础重点导入城市空间美学,城市色彩美学、现代艺术视觉分析等教学内容?

在城市规划的美术基础教育中应该注重和加强以空间美学体验为核心的实际体验式教学(……我们可以看到其建筑研究生教学是围绕着这样一个核心旋转起来——实践与生命的关系。这一关系有一并不明显的前提,那就是对理论探索的排除。老沙里宁对此表达得十分婉转——……不是建立在空谈理论的状态下……)[4][]注重培养学生对城市空间生活和美感的切身体念,课程体系的建构应趋向综合化,文科、工科知识相互渗透,并注重加强以空间美学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并融合当今人文社科领域最新研究成果,真正让城市规划设计不仅从宏观尺度,而且从微观尺度直至空间界面的肌理、色彩去关注城市空间美学、城市生活。很显然,以城市空间美学为核心基础美学教学体系并结合人类社会学、现象学、符号学、拓扑学等为城市规划专业学科的理论转型、巨变提供多向度的基础知识支撑,北欧建筑师扬·盖尔在歌本哈根等诸多欧洲城市的实践为我们今天城市规划专业的基础美术教育向城市空间美学体验转型提供了非常宝贵的经验与启示,这从其撰写的《交往与空间》、《公共空间·公共生活》等书籍从即可见其非同寻常的贡献。

2.4关于美术基础教学对城市规划专业创造能力培育的反思

现代艺术——而绝非目前国内城市规划专业教学中盛行的的美术基础教学,对于规划、建筑、景观设计教学的积极作用是勿容质疑的,从德国的包豪斯到美国的匡溪艺术学院(美国建筑师伊利尔·沙里宁创办),特别是活跃于当代的建筑师与景观设计师,如自小酷爱音乐的美国建筑师里伯斯金将现代艺术的概念运用于置于建筑实践的首要位置而取得了令世人惊奇的建筑成就。墨西哥景观建筑师路易斯·巴拉干、瑞士建筑师皮特·祖姆托、美国景观设计师彼得·沃克,日本著名建筑师板茂等,这些著名建筑师无不与现代艺术结下了深入骨髓的不解之缘。然而,反观我们的规划专业美术基础教学直至目前大多还停留在美术技术性教学的层面,即使有创造性的培养宗旨也只是对创作欲望作出了点滴感官冲动的初级探索!以“理”为内核的现代艺术思潮也只是停留在理论教学层面,现代艺术的体验与实践性教学环节的缺失可能正是我们基础美术教学中的重大失误,这从当今设计表现之风的盛行就可见美术技术教学的重要地位,笔者并不反对基础美术教学中一定比例的技术性教学课程,而是忧虑美术基础教学对城市规划专业的创造能力培养在强势的技术功利性的“围剿”之下将逼向绝路。

3.结语

城市规划专业正面临着中国城市化巨变的现代语境,作为其提供基础教学的美术基础课程教学支撑体系也必然要面临深层的变革以适应其新的形势,从过去的纯美术的基础教学和以建筑学为支撑的美术教学中脱变到紧密结合城市规划专业发展的基础美术支撑的知识结构体系,以便更好地支持现代语境下的城市规划专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丹麦]扬·盖尔,何人可译.交往与空间[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4345

[2][]泰勒著,李白玉、陈贞译.1945年后西方城市规划理论流变[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p150

[3]俞孔坚.景观都市主义:是新酒还是陈醋 [J]. 景观设计学,2009,(5):篇首语。

[4]胡恒.观念的意义——里伯斯金在匡溪的几个教学案例[J],建筑师.2005,(6:6566

标签(Tag):建筑美术
评论(0)
暂无评论
我来评论
(800字以内)
博客分类
最新阅读用户
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