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关于印度这个国家的总结篇。 现在提出印度为什么输给中国,感觉特别欺负人,两个国家已经不是一个层面上的竞争,所有人都知道,中国已经磨拳擦掌准备抢世界黄金档位,直接导致原来的江湖秩序都发生了大变动,而印度还是名小青铜,处于人畜无害的阶段,莫迪现在都这样明目张胆收拾国内的MSL,西方国家假装看不见,一个字都不说,反而还在对中国西北指指点点,一是印度在他们面前温驯好控制,二是印度实力太弱,不值得他们大张旗鼓。 印度是1947年独立,新中国是1949建立,两国刚开国时,景况跟现在是相反的,印度当时手里的牌,比中国要好得多。 1950年,中国人均发电量2.76千瓦时,印度人均发电量10.9千瓦时,印度的人均发电量是中国的4倍,同年,中国人均GDP是37美元,印度人均GDP是58美元,是中国的1.56倍,为了方便殖民掠夺,英国人从1853年开始在印度修铁路,1892年,印度铁路里程达28596公里,这一年中国才开始修铁路,当年仅225公里铁路里程,1911年清政府灭亡时,一共修了9854公里铁路,印度已经有了52894公里,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印度铁路是54754公里(这还是巴基斯坦分走了一部分的结果),中国是21800公里,印度是中国的2.5倍。另外,印度当时的化肥产量是我们的4倍,钢产量是我们的8倍,生铁产量是我们的7倍,水泥产量是我们的4倍,铁矿产量是我们的2.7倍,石油产量是我们的2倍。 印度起家时,不仅硬件条件比中国好,软件也比中国好得多,中国一上来就跟当时全世界最强大的国家打了3年的战争,损失巨大,印度四周一直没有强敌,在南亚平平安安称王称霸,在冷战时代,中国前期选择了站队苏联,获得了156个工业成套项目,而印度因为地理位置越优,能帮助苏联向南亚和印度洋渗透,打破美国在中东的围堵,苏联从1951年开始援助印度,一直到1980年代末期,整整30多年对印度掏心掏肺,苏联早期也对印度援助了100多个工业项目,比给中国的还要先进,总价值约是中国的10倍,不过印度看不上苏联的钢铁、冶金、化工、汽车技术,所以才只挑了100多个项目。 印度利用当时的国际环境,苏联欧美两边讨要,那时两大阵营都想拉拢印度加入自己的团队,印度主要亲苏联,但也从不做太刺激欧美的行为,因此两边关系都可以,世界强国对印度比对中国要温柔多了,美国卖战略运输机给印度,德国将坦克发动机技术给印度(可怜印度买到了也造不出来),英国1957年直接将风神喷气式战斗机的图纸给印度,1961年还亲自给印度设计“胜利”式主战坦克,这代坦克一落伍,苏联人为了在印度搞几个海军基地,眼巴巴地赶紧送来MIG-21战机和T-55坦克,后面怕印度没跟上,又送来MIG-23和T-62,MIG-29和T-72,以及SU-30和T-90. 印度是怎么回报苏联的呢?苏联解体后,印度欠接手的俄罗斯110亿美元债务,当时卢布狂贬,印度落井下石,趁机强行用卢布还债,最后实际用约300万美元还掉了这110亿美元的债务。 印度70%的武器都来源于前苏联和俄罗斯供应,因此2019年我们看到印度跟巴基斯坦在克什米尔地区火拼时用的都是俄制飞机,但毛熊可不是好惹的,有仇报仇,有冤报冤,1990年末期印度又开始找俄罗斯买武器(只有俄罗斯愿意成体系地卖新式装备,印度喜欢买全套,西方国家不给),结果俄罗斯给印度下了套,从改装、升级、零配件各方面猛坑印度,印度只有哭着去找其它国家买点武器来压价,这就是印度武器今天“万国造”的来源。 爱耍小聪明的人,失去的总比得到的多。 作为人口相近的两个大国,中国的起点比印度要困难得多,我们也没有那么好的机会找欧美买武器,跟苏联交恶后,我们失去了强国工业的大腿,作为一个农业国,所有的东西都是自立更生研发出来的。 结果走出了一条跟印度完全相反的路子。 就拿《印度调查报告》里提到的,中印两国粮食产量做分析,就能看出中印两国在发展过程中巨大的差距。 2019年,印度平均亩产水稻约250斤左右,中国亩产水稻约800-1000斤左右,两国的水稻产量为什么天差地远? 一是因为化肥,二是因为水利。 建国初期,我们只有两个技术老旧的化肥厂,年产化肥5000吨,肥效低得可怜,那时候全国最常见的好肥料是大粪,路遥的短篇小说《人生》的男主角就做过掏粪工,拿着粪勺在街头跟人斗殴,王小波也在自己的小说里讲过自己“是一把掏大粪的好手”,记得我小时候还见过有人推着椭圆形粪车在马路出没,现在已经见不到了,可见在过去贫苦年代,大粪算是一种重要资源。 现在的年青人再没人跟大粪打交道了,因为中国的化肥产量提升了。 化肥并不是你想生产就能生产的,氮肥、磷肥都需要合成氨,点击合成氨这个科技树的最早目的,并不是为了制造化肥,而是为了制造炸药,制造化肥所需要的硬件,跟大炮差不多,都是要合金钢无缝管,进入20世纪后,核潜艇成为一个国家能不能制造化肥的标志性分界线。
阜阳人50年代修水利设施盛况 1950年代,中国各县冬天都要搞大会战,各村都要出劳力参与运河沟渠水库建设,成千上万的村民们挖河道、挖水库,红旗翻飞,大喇叭唱着嘹亮的革命歌曲,全靠人力挖出了无数惠及今天的水库、运河。 中国2019年水稻、玉米、小麦三大粮食作物化肥利率达到了39.2%(新华网数据),其中产稻米2.1亿吨,小麦1.34亿吨,玉米2.6亿吨,而印度可耕种面积25.5亿亩(部分区域一年三熟),略高于中国的可耕种面积20.25亿亩,但印度2019年产稻米1.15亿吨,小麦1亿吨,玉米0.27亿吨,这么好的硬件环境,产量却远逊于中国(中国2019年大米的库存都有1.1亿吨了)。 在化肥与水利的双重作用下,加上杂交水稻的推广,70年的积累,中国与印度的粮食产量才有了今天这么大的差距。 既然说到了解决吃饭问题,顺便讲一讲穿衣问题,毕竟这是民生里面最基本的两项。 中国1970-1980年代,民众都喜欢穿的确良的衣服,但连买都不一定买得到,1972年中国用仅有的一点外汇买来国外进口设备生产维尼龙化纤,主要放在四川维尼龙厂和南京化纤厂,我小时候还穿过打补丁的衣服,1980年代中国农村还是十分贫苦,当时这一点设备也完全不够中国人消化,大部分人穿衣还是靠棉、麻、丝这种天然纤维,而生产这种纤维就会抢占农业用地,1980-90年代我们上了一批6万吨聚酯和22.5万吨PTA项目,浙江绍兴的浙化联和湖南湘潭聚酯,以及海口聚酯为中国人提供化纤产品,这些企业落没后,外资和民资起来了,珠海阿莫科、厦门翔鹭、浙江荣盛石化、浙江恒逸化纤、江苏三房巷等一批企业壮大,1999年前,中国的60条聚酯生产线全部是进口的,大部分是德国吉玛公司和瑞士苏尔寿公司,2002年发改委和财政部拨款研究国产设备,中国人自己发明的单套聚酯生产能力达到30-40万吨,国产化后为企业节省了1000亿的投资,还向印度出口了900吨/日生产能力的聚酯设备。中国现在的逸盛石化是世界上最大的PTA生商,年生产1350万吨。 中国人靠着搞定石化技术和自己研发化纤设备,使我们化纤占到了全部纺织原料的80.4%,节省了大量土地,解决了全国人民的吃饭问题。 粮食问题跟核潜艇技术挂钩,穿衣问题跟石化技术挂钩,所以其实是工业化拯救了中华民族,没有独立自主的工业化,就没有今天的第二强国。 上面讲的只是粮食产量与服装生产两个细分领域,在军事、科研、教育、经济领域,其实中国与印度在方方面面都呈现出这种制度与精神上的疏离感,并造成了两个国家今天完全不同的结果。 印度人和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不太一样,跟他们几千年的文化有关系。 我们都知道,古印度是人类最早的文明之一,我们说一个地方有了“文明”,必须要符合几个条件:有5000人以上的城市,有文字,有复杂的礼仪建筑(比如金字塔,没什么生活实用性但有宗教、政治、经济原因),还得有冶金术。古印度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诞生了哈拉帕文化,建造了两座大型城市,城市里有作坊、民居、市政厅、神庙、浴池等等,留下的雕刻、铜器、珠宝也精美动人,印度这块地也十分特殊,下路环海,上路被高山包围,几乎是一块全封闭的地方,因为地理原因,印度人圈起来自己玩自己的文明,只玩单机游戏,不玩联机游戏,玩得正嗨,突然有人破门而入,强行要求联机,并且痛扁印度,打断了印度文明的进程。 这个“门”叫开伯尔山口,在印度西北部。 摊开印度地图,看印度东边是若开山脉,北边是喜玛拉雅山脉,这两块地太高了,游牧民族爬都爬不上来,绝对安全,西北有兴都库什山脉和苏莱曼山脉,也是高山,叫人看看就服气,但不巧的,山脉间有一个著名的道隙,叫开伯尔山口,各个民族从这里冲进来,把印度轮奸了一遍又一遍。
被英国人收拾了100多年后,晴天一声霹雳,1869年甘地出生了,甘地本来是个害羞的印度教徒,13岁娶了老婆,19岁那年到伦敦大学学法律,见识过大英帝国的牛逼程度,一度十分自卑,他回国做律师后也十分失败,上法庭话都不敢说,简直是行业里的耻辱,24岁到45岁他在南非替穆斯林商社做法律顾问,在这里他受到了南非对有色人种的深深歧视(奇怪他是吠舍出身,没被婆罗门歧视过?),于是小宇宙爆发了,从一个不会说话的人,变成了雄辩滔滔的人(我答应你们我会写《甘地传》的),46岁回国后到处演讲,宣传他自己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51岁那年国大党将随后“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作为指导思想,甘地的粉丝越来越多,印度民众一致同意他的观点,要求英国人滚回家,印度人要自己管理国家。 跟中国人反复摸索摆脱殖民命运,并坚决要把殖民者赶出去不同,甘地领导的印度独立斗争完全是另外一条路线,换成是中国人,估计会看得一脸懵逼。 甘地的方法是:从印度滚出去,你要么打死我,要么滚。 中国的方法是:从中国滚出去,你要不走,就等着抽死你。 英国人当时挺尴尬的,日不落帝国正在走下坡路,控制力越来越弱,印度人确实也觉醒了,二战时部分印度人还参加了轴心国,就是要干英国爽一把,现在这个阶段管理殖民地已经不是个好生意了,葡萄人就是个先例,强力镇压殖民地独立的葡萄人亏得一塌糊涂,英国人索性在二战前就答应了印度人只要继续给他卖命,二战后就给他们独立,战争结束后艾德礼上台,强硬派丘吉尔没选上,英国民众实在厌倦了战争,不想再在印度添一把火,只想过好小日子,甘地又在带头搞事,这副烂摊子不想搞了,各自作应力下,印度才取得了独立。 1947年英国6月3日答应印度独立后,英国决定实行印巴分治,开始英国请联合国出来划定巴基斯坦跟印度的边界,联合国一看这就是个黑锅,坚决不背,英国就找了45岁前英国情报局局长拉德克里夫过来划分边疆,找到他是因为他“有一定名气,对印度又一无所知,应该会很公正”,蒙巴顿先将他骗到印度,说只是过来调停一件小事,拉德克里夫抱着一颗平常心过来,蒙巴顿却把他安排在贵宾房里,叫他在36天之内将印巴边界划出来,只给了他一堆文件和人口统计表。 拉德克里夫整个人都懵逼了,他根本没有任何时间去实地考察,在新德里44度的炎热天气里,他跟8名助手疯了一样工作,每天在地图上划出45公里的边境,可是他根本没有去过现场,根本不知道他划开的这一条线,隔开了多少族人和亲属,8月13日,拉德克里夫制定好了印巴边境图,9月8日,印巴边境上穆斯林和印度教徒因为边境线问题发生了惨烈的绞杀,光是旁遮普就有15万人被杀死,被杀的原因可能是因为穆斯林不小心站到了印度的地界,或者印度教徒还没有从巴基斯坦即时走出去。 这条边境线的划分,至少造成了50万人死亡。 直接造成了今天印度和巴基斯坦双方刻骨铭心的仇恨。 在印度国内渐趋平静后,印度人又开始自我感觉良好,趁着中苏交恶,意图打压中国,以获得第三世界国家的话语权,只要拿到话语权,就可以继续伸手向美苏要更多资源,居然在1962年向中国发起进攻,中国则狠狠教训了一次印度,以4万人对印军30万人,击毙印军4800人,而中方只损失了720人,中印伤亡比达到了1:6。 在中国结束十年内乱,转向经济发展后,印度千年遗留下来的各邦分治才是真正影响印度,拖垮印度的最重要原因,一个弱中央政府根本无力带动全国往前发展,工业化所需要的大基建、大物流也搞不起来,印度和平发展了70多年,远远没有中国那么残酷的发展环境,还能从世界各国伸手拿到好处,但他们没有利用这些年做好自力更生,像中国一样自己研发出核潜艇解决吃饭问题,也没有自己研发化纤设备解决穿衣问题,他们更习惯索求,而不是自立。 我时常想起在孟买采访时,突然找我要采访费的那两个年青人,养成了习惯向别人伸手要东西,才没有强大的自我成长的内心。 一个人的性格决定命运,一个民族的性格,也决定了国家的命运。 中国的命格里,写着是自强两个字,印度人的命格里,写着是认命两个字。 印度其实不是输给了中国,印度是输给了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