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富儒的博客

毛泽东的杭州情缘

分类:红船精神  人气:859  评论:17  时间:2020-07-12 22:54
毛泽东的杭州情缘——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
2013-12-26 03:29:56 杭州网
 

毛泽东与杭州的几个故事

主持起草宪法草案

1953年12月27日,毛泽东率领宪法起草小组抵达杭州,按计划主持起草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这是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来杭,时间达80天左右,除起草宪法外,也兼顾着党和国家的一些重要事务。在南下杭州途中,他对随行人员说:“治国,须有一部大法。我们这次去杭州,就是为了能集中精力做好这件立国安邦的大事。”他在杭期间,住在刘庄(现为西湖国宾馆)一号楼,办公地点在北山路84号30号楼(即葛岭山麓30号)前的平房里,系统阅读、研究、比较了中外各类宪法,为起草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提炼出了一个适合国情的根本指导方针。

宪法起草工作从1954年1月9日正式开始。1月10日,制定了宪法起草工作计划。1月15日,毛泽东致电刘少奇并中央,通报了宪法起草小组的工作计划。2月17日左右,草案初稿起草出来。随后,在毛泽东主持下,起草小组通读通改;2月24日完成“二读稿”,2月26日完成“三读稿”,3月9日拿出“四读稿”。从而为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进一步讨论修改宪法草案,提供了一个比较成熟的稿本。3月初,毛泽东修改审定了《宪法草案初稿说明》。对于这个宪法草案初稿的每份过程稿,毛泽东都倾注了大量心血,字斟句酌,改了又改,批语也写了不少。

毛泽东在杭主持起草宪法的办公时间,很有特点和规律,大多是从午后3点至次日早晨。时任浙江省委书记谭启龙曾这样回忆说:“起草宪法工作十分繁重和辛苦。1954年1月9日,宪法的起草工作开始运转。当时毛泽东主席住在刘庄一号楼。每天午后三点,他便带领起草小组驱车绕道西山路,穿过岳王庙,来到北山路八十四号的办公地点。当时北山路八十四号大院三十号是由主楼和平房两部分组成。主楼先前是谭震林一家居住的,谭震林调到上海后,我家搬进去了。我们让出后,毛主席就在平房里办公,宪法起草小组在主楼办公,往往一干就是一个通宵。”

毛泽东在杭州主持宪法起草工作,与北京始终保持着密切的联系,每有进展,都及时报到北京的中共中央。中共中央讨论后,再将意见反馈杭州。起草小组再根据反馈意见进行修改完善。

毛泽东在杭期间的饮食很简单:每餐一小碗饭、一只馒头、一盘辣椒、一盘青菜、一碟肉和一小碗汤,不准多做。

1954年3月14日晚,毛泽东带领宪法起草小组离杭返京。同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届第一次会议通过和颁布。在新中国第一部宪法起草过程中,“西湖稿”可以说是奠定了一个基础,它不仅在宪法史中留有重重的一笔,也给美丽的杭州刻下了永恒的历史记忆。

考察新登农业生产合作社

从1952年起,杭州周边农村地区开始试办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其中作为全省试办重点的新登县农业生产合作社得到了快速发展。在省委农工部的直接领导与帮助下,在以许桂荣农业生产合作社等典型的示范引导下,到1954年春,新登县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发展到250个,参加农户达3900户,占总农户的21.1%,从而引起了正在杭州的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的关注。在听取了省委负责同志关于浙江试办农业生产合作社情况,尤其是新登县许桂荣农业生产合作社的试办过程,及其对全省农业合作运动的示范推进作用的汇报后,毛泽东对这个只有7万多人口的新登县有了较深的印象,决定抽出时间到新登去看看。

1954年1月中旬的一天早晨,工作了一个通宵的毛泽东带着随行人员,分乘4辆轿车,在省公安厅厅长王芳等人的陪同下,前往新登县。在离县城约5公里的松溪桥东,毛泽东走下汽车,沿公路向县城方向走去。一路上,毛泽东时而向陪同人员了解试办农业生产合作社的情况,时而走到农田边,细细察看农作物。大约步行了3华里,路旁出现了一个自然村——王家水碓村,有10多户人家,大多姓王。毛泽东便大步进了村,来到了农业社会计王关林家。

在王关林家,毛泽东先是询问了王关林的姓名、年龄、家庭出身和生活情况,接着询问村庄的村名、户数、田亩数及村民成分构成等。在了解了基本情况后,毛泽东问起了有关农业合作社的问题:“农民是不是都是自愿入社?”“耕牛、大型农具如何折价?”“土地如何评产入股?”“如何参加分红?”“如何记工算账?”王关林说:“农民入社都是自愿的,年终分配都是按政策办的。原来有几户中农担心吃亏,不想入社,看到我们增产增收,都要求入社。”毛泽东听后高兴地说:“还是组织起来好。合作社增产增收了,大家就会自愿参加。”王关林还介绍说:“合作社成立后,社员的劲头很大,起早贪黑兴修水利,改造田地,生产很好。过去水稻亩产只有200斤,现在可以达到400斤。今年在农技部门指导下,开始试种连作水稻,这样改单季为双季,产量还可以提高,估计亩产可以达到600斤。”毛泽东称赞道:“好,这要好好地推广。”

王关林家门前的人越来越多,毛泽东便又向大家问起了农业合作社的一些情况。回答都和王关林说的差不多。临走时,群众拥着毛泽东送到村口。

在回杭州的途中,他对随行的人员说:“我们是个人口大国,发展农业是我们的第一要务。农业搞不好,国家工业化就是一句空话。……占人口80%以上的农民是不能脱离的,脱离了他们是永不翻身的,那种心中没有农民的倾向和恶习要坚决克服掉。”

毛泽东考察新登农业生产合作社的消息传开后,极大地鼓舞了杭州市和浙江省的干部群众,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合作化运动。

视察钱塘江堤

毛泽东在杭主持起草宪法草案期间,非常关心钱塘江流域的防洪抗险及农田水利建设工作。

1954年1月下旬的一天,他对机要秘书叶子龙和省公安厅厅长王芳说,要去看钱塘江。王芳当时以为毛泽东要去观潮,就说了句,“现在不是看潮的时候”,毛泽东即说,“不是看潮,是去看江堤。”王芳立即让杭州市公安局局长易成铸去调查勘察选好地段。

钱塘江水系是浙江的母亲河,其支流布满了半个浙江,上游为新安江,中游为富春江,下游为钱塘江、杭州湾。然而,由于近代以来的积贫积弱,1949年杭州解放时,钱塘江干流的防洪设施较少(建德、富阳、桐庐县县治所在地和杭州市区筑有部分堤防),且陈旧破败,两岸农田经常遭受洪涝灾害。据记载,1950年夏秋,钱塘江流域普降大雨,萧山受涝16万亩,富阳受淹10万亩;钱塘江水一度冲破杭州一堡外沙老堤,决口12处,淹农田300亩、房屋70间。1951年夏,全市被淹农田41万亩,冲毁水利设施434处,堤塘决口11处,倒塌房屋400多间,淹死6人。1952年,全市被淹农田41万亩,冲毁水利设施617处,倒塌房屋150多间,淹死10人。1953年,全市被淹农田8万亩,冲毁水利设施763处,倒塌房屋30多间,淹死6人。

第二天下午,毛泽东一行驱车前往。车子沿杭沪公路过杭州七堡后,在靠钱塘江堤六七十米的地方停下来。这段堤坝由石块筑成,长方形的石块与石块之间用特制的铁条扣住。当时的天气比较冷,风很大,毛泽东穿了件大衣,健步走上江堤,沿坝堤步行了一里多路。

遵照毛泽东和中共中央关于农田水利建设的有关指示,杭州市委、市政府,一以贯之地重视和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治江围涂。经过60多年的不懈努力,培修、加固、新建海塘和江堤1400公里,围涂60多万亩,特别是建成了钱塘江两岸的高标准防洪海塘170多公里(包括500年一遇的主城区海塘),从而确保了钱塘江两岸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奠定了杭州可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

视察小营巷

从1956年1月起,在中共中央号召下,全国开展了大规模的以“除四害、讲卫生”为中心的爱国卫生运动。这一运动对改变城乡脏乱环境和不卫生习惯,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以及移风易俗和社会进步都起了重大作用。杭州在爱国卫生运动中积极行动,涌现了小营巷居民区等一批卫生模范单位。

1958年1月5日,在主持召开第二次杭州会议后,即将离开杭州前夕,毛泽东在时任中共浙江省委副书记吴宪等的陪同下,来到了上城区小营巷居民区。

小营巷是杭州的历史街区,当时有617户、 1783名居民。解放前,这里垃圾成堆,蚊蝇孳生,疾病流行。解放后,小营巷居民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积极开展清洁卫生工作,卫生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不仅消灭了疟疾、白喉等传染性疾病,而且办起了托儿所、红十字站,修建了小营公园,绿化美化环境,使“讲卫生、爱清洁”成为群众的自觉行动。1956年,小营巷被评上了杭州市卫生模范单位。

走进小营巷给毛泽东的第一感觉,就是街头巷尾干干净净,清清爽爽,没有垃圾纸屑,也很少有痰迹;在擦洗得很干净的大门上,贴着写有“清洁”的红纸条。毛泽东心情很舒畅,先后走进61号墙门、56号墙门、42号墙门。

在61号墙门,毛泽东问:“这里住了几户人家?”时任小营巷居委会卫生委员程瑜回答:“10户。”毛泽东回头问大家:“你们这里有没有苍蝇?有没有蚊子?”“没有苍蝇。”“也很少有蚊子。”大伙儿七嘴八舌地回答。毛主席来到小营巷的消息,很快就传开了,越来越多的人汇聚到毛泽东身边。毛泽东一边向大家挥手致意,一边慢慢地向前走。

在56号墙门,毛泽东看到居民的客厅、卧室窗明几净,箱笼、板壁、盆盆罐罐都擦得锃亮,屋子角落看不到蜘蛛网,连窗格子上也摸不到灰尘。在天井里,一字排开三只大水缸,每只缸上都盖着一个木盖子。他走到一只缸前,揭开一个缸盖,仔细地看着。站在旁边的程瑜赶紧向毛泽东解释:“这是天雨水。”毛泽东指着水缸中游来游去的鱼好奇地问:“为什么养鱼?”程瑜回答:“鱼吃孑孓。”蚊子最喜欢在天雨水里繁殖孑孓,居民们就想出了在水缸里养鱼的办法。毛泽东听了程瑜的回答,高兴地说:“这个办法很好,可以推广。”

接着,毛泽东又走进了42号墙门,走访了教师胡澄章家和军属居素吾家。此刻,小营巷的男女老少都到巷子里来了。毛泽东一在大门口出现,人群中立刻响起了一片欢呼声:“毛主席好!毛主席好!”

毛泽东在大家的簇拥下,来到车边。这时,毛泽东看到人群中有一位胡须雪白的老人伸着手,想和他握手,可是总挤不到前面来。毛泽东立刻向前两步,握住了老人的手。那老人激动地流下了眼泪。

车子开动了,毛泽东在车中向居民们挥手告别。

毛泽东视察小营巷,极大地鼓舞了杭州人民“消灭四害、卫生防病”的积极性,推动和促进了全市爱国卫生运动和“学小营、赶小营”的“比、学、赶、帮、超”竞赛活动的深入发展,在全国也引起热烈的反响。

视察浙江省农科所

毛泽东在1958年1月5日视察了小营巷之后,紧接着视察了浙江省农业科学研究所(简称农科所)。

毛泽东一进农科所的试验大楼,就注意到了走廊上摆着的一部淡绿色的双轮双铧犁。他马上弯下腰来仔细察看,边看边问农科所的所长楼宇光:“这是不是你们改进的双轮双铧犁?”楼宇光说:“是的”。

双轮双铧犁,是当时国内正在推广的一种从国外引进的新式农具,引进后,在北方推广很快,但由于在设计上存在一些不适应水田使用的缺点,因此在南方各地很难推广。浙江省农场农具管理局和浙江省农科所经过研究,对原来的设计进行了三处重要的改进,试用后效果较好。半个多月前,周恩来视察了解到这个情况后,即向毛泽东作了汇报。对此,毛泽东很感兴趣,想亲自看一看农科所改进后的双轮双铧犁。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要发展,必须尽快改变以前那种原始劳作的生产方式,改良农具,促进农业机械化。推广使用双轮双铧犁,就是为了对农业进行技术改造,把农业引上现代化、机械化的轨道上。

看完这部双轮双铧犁,毛泽东走进会议室,和蔼地要楼宇光一同坐下谈谈农科所的情况。楼宇光把农科所的研究工作向毛泽东作了简要汇报。

毛泽东问:“你们有没有进行农具方面的研究工作?”

“我们只结合做了一些。”楼宇光如实地告诉毛泽东。

毛泽东接着用商量的口吻说:“要做研究工作,你们设立一个专门部门来进行农具研究工作好不好?”

楼宇光忙说:“好的。”

毛泽东指着楼宇光,笑着问浙江省委副书记吴宪:“他是同意了,你赞成不赞成?”

吴宪说:“赞成。”

毛泽东高兴地说:“那好,你们就向省委提个建议吧!”

离开会议室,毛泽东来到大楼前面的试验田。在试验田的东边,有几个工人正在忙着准备用双轮双铧犁为毛泽东作耕地表演。工人张有根牵动一下牛绳,两条耕牛拉着双轮双铧犁开始耕地。毛泽东跟着张有根,聚精会神地察看着双轮双铧犁翻过的深灰色的土壤。

耕到地边,毛泽东问张有根:“用双轮双铧犁比用旧式木犁省力吧?”

“省力。比起旧式木犁来,还容易操作。”张有根告诉毛泽东。

毛泽东转过脸来问大家:“我行吗?”边问边准备去扶犁。他要亲自试一试,亲自体验一下改进后的双轮双铧犁在南方这种黏性土壤上耕作起来,到底是不是比旧式木犁省力。他手扶着双轮双铧犁开始耕地。他很内行,那扶犁赶牛的架势,俨然一副老把式的样子,犁过的地既不深也不浅,耕出来的田沟很直。40多米的田块,没多久就到了田头。他放下犁,又关切地询问了农科所职工的生活情况。

毛泽东要走了,他再一次同职工们热情地握手。

浙江省农科所之行,令他很满意,也更加坚定了他要在全党、全国开展一场技术革命的信心。而浙江省农科所,也随着形势的发展,扩建为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毛泽东在杭州写作的诗词选

《五律·看山》

《七绝·五云山》

(1955年)

三上北高峰,杭州一望空。

飞凤亭边树,桃花岭上风。

热来寻扇子,冷去对佳人。

一片飘飖下,欢迎有晚鹰。

《七绝·五云山》

(1955年)

五云山上五云飞,远接群峰近拂堤。

若问杭州何处好?此中听得野莺啼。

《七绝·观潮》

(1957年9月)

千里波涛滚滚来,雪花飞向钓鱼台。

人山纷赞阵容阔,铁马从容杀敌回。

《七绝·莫干山》

(1955年)

翻身复进七人房,回首峰峦入莽苍。

四十八盘才走过,风驰又已到钱塘。

“第二故乡”人民的深切思念

——缅怀毛泽东留在杭州的千秋功业

王祖强

今年12月26日,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毛泽东120周年诞辰纪念日,也是杭州人民情不自禁充满缅怀思念的日子。一代伟人毛泽东对杭州怀有十分深厚的感情,曾不止一次地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过:到了杭州就像到了家,杭州是我的第二故乡。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及时了解和掌握第一手资料,加强执政党建设,毛泽东不停地深入基层考察调研。在许多年份里,他有三分之一的时间住在远离京城的地方。离开北京,毛泽东最喜欢到的是南方。在南方,毛泽东又最喜欢来到杭州。在这里,他一共住过50多次,加起来有780多个日日夜夜,给杭州人民留下了十分难忘的永恒记忆。

在这780多个朝晖暮色中,毛泽东运筹帷幄,厘定治国方略,酝酿重大决策,推涌斗争波涛,绘制建设蓝图;在这780多个斗转星移时,毛泽东深思熟虑,撰写宏篇巨著,高屋建瓴,指点江山,机锋卓见,椽笔纵横,中外同钦。毛泽东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和朴实平凡的伟人风采,如山川日月,流惠杭州大地。

杭州人民不曾忘记,毛泽东在这里召集过至少23次重要会议:分别主持了5次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扩大会议、2次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1次大区书记会议、9次华东地区省市委第一书记会议和1次有关东南沿海战备工作的会议。此外,毛泽东在杭州还召开过5次各种层次的座谈会,参加者既有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成员、国务院主管领导,也有浙江、杭州地县级的基层领导。

杭州人民不曾忘记,毛泽东在这里制定或作出过许多重大的决策:主持起草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中共中央关于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问题的决议》、《中共中央关于目前农村工作中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主持了对《关于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一些具体政策的规定(草案)》的讨论修改;多次修改《中共中央关于增强党的团结的决议》;就发展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问题多次组织座谈、讨论,并提出农业“十五条”、“十七条”,最后形成“四十条”,作为《1956年到1967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草案)》公布;为推动农业合作化运动,主持了《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一书的重编工作,为该书重新写了序言,并以“本书编者”名义为104篇材料写了按语;为解决日益凸显的人民内部矛盾问题,听取了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安徽四省一市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讲话发表后各地思想动态的汇报;接连两次召开杭州会议,提出了17个问题,为南宁会议上形成的《工作方法六十条》作了准备;为探讨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组织读书小组,认真研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社会主义部分,提出了许多极有见地的观点;审阅了第二个五年计划后三年(1960至1962年)的计划报告,听取了关于编制第三个五年计划和长期计划的一些问题的汇报,提出了“备战、备荒、为人民”;多次就学习马列主义理论、哲学问题和教育问题等发表意见。为了切实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毛泽东还在杭州推动全国进一步开展以除“四害”为主要内容的爱国卫生运动,发出了“一定要消灭血吸虫病”的号召

杭州人民不曾忘记,毛泽东在这里写就了许多重要的文稿、批语和信件:除了如前所述的《宪法(草案)》、各种决议草案、通知以外,还有洋洋10万余言的谈话记录,几十封的信件,上百篇的批语、批示,这些都直接指导和引领了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发展。

杭州人民不曾忘记,毛泽东在这里开展了许多重要的调查研究活动,了解和掌握基层的实际情况,为共和国重大决策的抉择探寻实践的依据:他多次亲临杭州农村,了解农业合作化和农业生产等情况,推动全国农村进一步加快了农业合作化的步伐;指派身边工作人员到杭州农村调查,了解民生;通过江苏、浙江籍的警卫战士,了解他们家乡的情况;听取杭州各级干部的意见,了解基层的生产、生活状况,及时发现和部分纠正“大跃进”的错误;带领华东地区各省市委的主要负责人,对杭甬铁路沿线农村进行调查,探讨解决农村存在的问题;组织中央调查组分赴广东、湖南、浙江三省农村调查,并在杭州多次听取浙江调查组和浙江省委、杭州市委的汇报,具体指导调查工作。

杭州人民不曾忘记,毛泽东在这里分析和研究了许多重要的国际事务,作出过许多重要的判断和决策。随着新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不断加大,与世界各国的交往日益增多,毛泽东的“第二故乡”杭州,也自然成为他邀请外国党政、议会领导人及国际友人前来做客的重要地方。从1954年初到1970年8月,毛泽东在杭州会见的重要外宾有31次(批)共29个国家。毛泽东第一次明确提出并深刻论述防止和平演变战略在杭州;高屋建瓴地提出和平解决中印边境冲突的主张在杭州;针对苏、美、英、法四国首脑会议流产,及时会见金日成,交换双方对国际局势的看法在杭州;为了反对修正主义,组织开展对苏共中央的论战也有相当一部分工作发生在杭州。

杭州人民不曾忘记,毛泽东在这里还被秀丽的山水所感染,诗兴盎然,挥笔书写了《五律·看山》、《七绝·莫干山》、《七绝·五云山》、《七绝·观潮》、《七律·读报》两首、《七律·改鲁迅诗》、《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等8首诗词。其中,《五律·看山》、《七绝·五云山》、《七绝·观潮》对杭州的北高峰、五云山和钱塘江进行了直接的描述,气势磅礴、引人入胜。

杭州吸引着毛泽东,毛泽东也始终关心着杭州的建设和发展:杭州的许多大型工程得到过他的过问与首肯,杭州的许多干部得到他的关心和培养,杭州的许多问题和矛盾得到了他的协调与解决,杭州的不少成就与经验得到他的褒荐而在全国传播和推广。

毛泽东视察过杭州的农村、厂矿、军营、海塘和居民小区、科研院所,调查研究,了解民情民意。毛泽东批转过许多杭州的典型材料,如他亲自撰写了按语的浙江省农业合作化7个典型材料中,就有建德县邓家乡和千鹤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的经验,并分别将原题目《邓家乡怎样运用中心社带动互助组和个体农民开展生产运动的》、《千鹤农业社发动妇女投入生产,解决复收复种中劳力不足的困难》改为《合作化模范邓家乡》、《发动妇女投入生产,解决了劳动力不足的困难》;他亲自撰写长篇批语的浙江省7个关于干部参加劳动的典型材料中,就有中共桐庐县委副书记娄秉宜写的《严如湛同志三下后进队》和中共余杭县委农村工作部的调查报告《余杭县五常公社大队干部参加劳动好》等等,向全国宣传、推广浙江及杭州的做法和经验。毛泽东多次听取杭州市委负责同志的工作汇报,对杭州的经济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并在杭州人民大会堂,亲自接见了出席浙江省三级干部会议的全体代表。可以说,杭州的建设和发展,小到人民群众的生活用品、生产工具,大到杭州的建设项目、发展规划,都倾注了毛泽东无数的心血。

毛泽东在杭州召开了这么多重要会议,制定了这么多重大决策,写就了这么多重要文献,进行了这么多重要谈话,开展了这么多重要的调查研究,接见了这么多重要外宾;毛泽东在杭州批转了当地这么多的文件,推荐了杭州这么多的典型,听取了杭州这么多的汇报。毛泽东为什么这么钟爱杭州?对此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有人说,浙江与台湾隔海相望,是东南沿海的门户,如此重要的地理位置,令毛泽东牵挂。有人说,浙江以及杭州解放以后的主要领导,都与毛泽东有着十分亲密的关系,都为毛泽东所信赖和重用。有人说,毛泽东十分重视“三农”(农民、农业、农村)问题,浙江及杭州的农业在全国有重要的地位,是全国重要的产粮区。有人说,浙江各方面工作做得比较好,取得了一些原创性的经验,多次引起毛泽东的关注。也有人说,杭州自然环境优美,山水灵秀,西湖幽静安详,是毛泽东思考问题的绝佳场所。

解放后,多次担任毛泽东在杭州的警卫任务,长期在毛泽东身边工作和生活过的中共浙江省委原书记王芳是这么解释的:解放后毛泽东为什么喜欢到杭州?为什么中央许多重大决策都是毛泽东在杭州酝酿作出的?除了杭州自然环境好以外,最主要的原因是毛泽东对浙江及杭州的整体工作是满意的。在当时党的指导思想上(包括毛泽东自己的思想上)两个发展趋向——正确的和比较正确的趋向、错误的趋向同时存在的情况下,浙江及杭州的干部敢于讲真话,工作是努力坚持实事求是的,头脑是比较冷静的,作风是扎实的。广大干部群众的生产积极性一直是高涨的。毛泽东在多次调查研究、深入群众的过程中,是可以深切感受到的。浙江包括杭州提供的经验,干部群众反映的问题,无疑让毛泽东感到特别有价值。

50多次亲临视察的点点滴滴,780多个思考抉择的日日夜夜,毛泽东留在杭州的巨大精神财富弥足珍贵,毛泽东留给杭州人民的深切记忆丰厚铭心。杭州人民永远忘不了:毛泽东在杭州西子湖畔激扬文字,在奔驰专列上与基层干部促膝交谈,在普通百姓家中亲切垂询,在乡间田头凝重沉思,在钱塘急流中搏击雄姿,在山峦小道上奋力攀登。杭州人民将永远继承毛泽东开创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永久纪念毛泽东这位领导中国人民彻底改变自己命运和国家面貌的一代伟人。

(作者单位:中共浙江省委党史研究室)

标签(Tag):XC
评论(17)
a25wigpflf
a25wigpflf2020年12月23日
毛泽东一生在杭州住了48次,大部份时候都下榻在刘庄。每次到杭州时,他总是说:“到家了!”,他把杭州看成了他第二个故乡。而今在杭州西湖国宾馆内还留有毛泽东采茶处、毛泽东学英语处等景点,已成为园内独特的风景。在浙江西南部的江郎山脚下,有一个村落——清漾村,全村数百人家皆姓毛。据考证,这里曾是江南毛氏的发祥地,毛泽东的祖先就是清漾毛氏的后人。从族谱看出:毛泽东为清漾毛氏的第56代后裔。这也许与毛泽东生前特别钟爱浙江、钟爱杭州有着某种历史渊源。(贸经1901 李宇芳 1920710146)
曾歆瑶
曾歆瑶2021年1月4日
有人说,浙江与台湾隔海相望,是东南沿海的门户,如此重要的地理位置,令毛泽东牵挂。有人说,浙江以及杭州解放以后的主要领导,都与毛泽东有着十分亲密的关系,都为毛泽东所信赖和重用。有人说,毛泽东十分重视“三农”(农民、农业、农村)问题,浙江及杭州的农业在全国有重要的地位,是全国重要的产粮区。有人说,浙江各方面工作做得比较好,取得了一些原创性的经验,多次引起毛泽东的关注。也有人说,杭州自然环境优美,山水灵秀,西湖幽静安详,是毛泽东思考问题的绝佳场所。(计科2001 曾歆瑶 2041910134)
ogmawvyf5w
ogmawvyf5w2021年1月5日
毛主席在杭州西子湖畔激扬文字,在奔驰专列上与基层干部促膝交谈,在普通百姓家中亲切垂询,在乡间田头凝重沉思,在钱塘急流中搏击雄姿,在山峦小道上奋力攀登。杭州人民将永远继承毛泽东开创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永久纪念毛泽东这位领导中国人民彻底改变自己命运和国家面貌的一代伟人。(智会2002方堃垚2012510208)
ptm4yf6jrm
ptm4yf6jrm2021年1月5日
杭州人民不曾忘记,毛泽东在这里制定或作出过许多重大的决策:主持起草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中共中央关于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问题的决议》、《中共中央关于目前农村工作中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主持了对《关于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一些具体政策的规定(草案)》的讨论修改;多次修改《中共中央关于增强党的团结的决议》;就发展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问题多次组织座谈、讨论,并提出农业“十五条”、“十七条”,最后形成“四十条”,作为《1956年到1967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草案)》公布等。50多次亲临视察的点点滴滴,780多个思考抉择的日日夜夜,毛泽东留在杭州的巨大精神财富弥足珍贵,毛泽东留给杭州人民的深切记忆丰厚铭心。杭州人民永远忘不了:毛泽东在杭州西子湖畔激扬文字,在奔驰专列上与基层干部促膝交谈,在普通百姓家中亲切垂询,在乡间田头凝重沉思,在钱塘急流中搏击雄姿,在山峦小道上奋力攀登。 (国会2001 高诗雅 2010110223)
国会2001魏佳妮2010410306
,他对随行人员说:“治国,须有一部大法。我们这次去杭州,就是为了能集中精力做好这件立国安邦的大事。”他在杭期间,住在刘庄(现为西湖国宾馆)一号楼,办公地点在北山路84号30号楼(即葛岭山麓30号)前的平房里,系统阅读、研究、比较了中外各类宪法,为起草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提炼出了一个适合国情的根本指导方针。(国会2001魏佳妮2010410306)
dsc90ilfu6
dsc90ilfu62021年1月9日
他对随行人员说:“治国,须有一部大法。我们这次去杭州,就是为了能集中精力做好这件立国安邦的大事。”他在杭期间,住在刘庄(现为西湖国宾馆)一号楼,办公地点在北山路84号30号楼(即葛岭山麓30号)前的平房里,系统阅读、研究、比较了中外各类宪法,为起草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提炼出了一个适合国情的根本指导方针。(国会2001原晨宇2010510243)
v3nabahcyo
v3nabahcyo2021年5月12日
杭州人民不曾忘记,毛泽东在这里制定或作出过许多重大的决策:主持起草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中共中央关于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问题的决议》、《中共中央关于目前农村工作中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主持了对《关于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一些具体政策的规定(草案)》的讨论修改;多次修改《中共中央关于增强党的团结的决议》;就发展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问题多次组织座谈、讨论,并提出农业“十五条”、“十七条”,最后形成“四十条”,作为《1956年到1967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草案)》公布等。50多次亲临视察的点点滴滴,780多个思考抉择的日日夜夜,毛泽东留在杭州的巨大精神财富弥足珍贵,毛泽东留给杭州人民的深切记忆丰厚铭心。杭州人民永远忘不了:毛泽东在杭州西子湖畔激扬文字,在奔驰专列上与基层干部促膝交谈,在普通百姓家中亲切垂询,在乡间田头凝重沉思,在钱塘急流中搏击雄姿,在山峦小道上奋力攀登。 (行政2001杨小蝶2031510142)
jkuzlnxnzx
jkuzlnxnzx2021年6月13日
杭州人民不曾忘记,毛泽东在这里制定或作出过许多重大的决策:主持起草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中共中央关于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问题的决议》、《中共中央关于目前农村工作中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主持了对《关于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一些具体政策的规定(草案)》的讨论修改;多次修改《中共中央关于增强党的团结的决议》;就发展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问题多次组织座谈、讨论,并提出农业“十五条”、“十七条”,最后形成“四十条”,作为《1956年到1967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草案)》公布等。50多次亲临视察的点点滴滴,780多个思考抉择的日日夜夜,毛泽东留在杭州的巨大精神财富弥足珍贵,毛泽东留给杭州人民的深切记忆丰厚铭心。杭州人民永远忘不了:毛泽东在杭州西子湖畔激扬文字,在奔驰专列上与基层干部促膝交谈,在普通百姓家中亲切垂询,在乡间田头凝重沉思,在钱塘急流中搏击雄姿,在山峦小道上奋力攀登。 (贸经2001 龙芝仪)
ulrz6k0iqx
ulrz6k0iqx2022年2月26日
毛主席在杭州西子湖畔激扬文字,在奔驰专列上与基层干部促膝交谈,在普通百姓家中亲切垂询,在乡间田头凝重沉思,在钱塘急流中搏击雄姿,在山峦小道上奋力攀登。杭州人民将永远继承毛泽东开创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永久纪念毛泽东这位领导中国人民彻底改变自己命运和国家面貌的一代伟人。
mvlp5si6rg
mvlp5si6rg2022年3月5日
杭州吸引着毛泽东,毛泽东也始终关心着杭州的建设和发展:杭州的许多大型工程得到过他的过问与首肯,杭州的许多干部得到他的关心和培养,杭州的许多问题和矛盾得到了他的协调与解决,杭州的不少成就与经验得到他的褒荐而在全国传播和推广。有人说,浙江与台湾隔海相望,是东南沿海的门户,如此重要的地理位置,令毛泽东牵挂。有人说,浙江以及杭州解放以后的主要领导,都与毛泽东有着十分亲密的关系,都为毛泽东所信赖和重用。有人说,毛泽东十分重视“三农”(农民、农业、农村)问题,浙江及杭州的农业在全国有重要的地位,是全国重要的产粮区。有人说,浙江各方面工作做得比较好,取得了一些原创性的经验,多次引起毛泽东的关注。也有人说,杭州自然环境优美,山水灵秀,西湖幽静安详,是毛泽东思考问题的绝佳场所。(新闻2101赵曼灵)
我来评论
(800字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