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富儒的博客

共同描绘文明交流互鉴的宏伟画卷

分类:一带一路必读  人气:13039  评论:449  时间:2019-08-06 17:58

共同描绘文明交流互鉴的宏伟画卷

2019-08-06 16:29:53人民日报

人类历史是一幅不同文明相互交流、互鉴、融合的宏伟画卷。2019年上半年,推动不同文明交流对话、和谐共生,成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一道亮丽风景。开创性举办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绿色、可持续成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标配,“长城脚下的世园会”让各国人民共享绿色生活之美……习近平主席在多个场合向世界阐述中国的文明观,在人类文明交流互鉴的历史中,书写浓墨重彩篇章,不断汇聚起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明力量。

当前,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人类社会充满希望,也充满挑战。一些人固守意识形态偏见,鼓吹所谓“文明优越论”和“文明冲突论”,威胁世界和平发展前景。拥有5000多年文明史的中国,强调文明是多彩的、平等的、包容的,以实际行动推动文明交流互鉴,以文化文明力量凝聚广泛共识,引领各国应对共同挑战、迈向美好未来。

推动文明交流互鉴,习近平主席亲力亲为,为世界树立了榜样。习近平主席倡议召开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出席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深入阐述中国推动文明交流互鉴的理念;出席亚洲文化嘉年华活动,与外方领导人一起欣赏亚洲文明之美。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体现了中国对促进亚洲文明发展的深邃思考和责任担当,被誉为“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国际盛会”。“我要向习近平主席表示感谢,感谢中国召开文明对话大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阿祖莱的话,道出了国际社会的心声。

习近平主席上半年出访,赋予中国外交人文情怀,展示开放包容的文明大国形象。从对中意文化交流使者如数家珍,到在摩纳哥王宫强调“我们两国相似的民族性格和共同的精神追求,使得我们相知相亲”,再到与法国总统马克龙一起谋划促进中法人文交流;从出席莫斯科动物园熊猫馆开馆仪式,到与普京总统在涅瓦河上畅谈圣彼得堡的历史和今天;从在吉尔吉斯斯坦检阅仪仗队时用吉尔吉斯语向仪仗队员问候,到在塔吉克斯坦强调“让中塔友谊深植人心,让世代友好薪火相传”;从与朝鲜民众一道观看大型团体操和艺术表演,到强调“地缘相亲和文缘相通是中朝关系的牢固纽带”……习近平主席欣赏文明之美,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践行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为中国外交注入深沉久远的文化底蕴。

推动文明交流互鉴,中国理念赢得国际社会广泛认同。在2019年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开幕式上,习近平主席提出同筑生态文明之基、同走绿色发展之路的五点主张。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上,习近平主席深入阐述中国的文明观,强调要以海纳百川的宽广胸怀打破文化交往的壁垒,以兼收并蓄的态度汲取其他文明的养分,为各国文明发展创造条件,不断创造出跨越时空、富有永恒魅力的文明成果。在中法全球治理论坛、上海合作组织比什凯克峰会、亚信杜尚别峰会等多边舞台,习近平主席对文明交流互鉴重要性的强调一以贯之,不断推动世界文明多样共存、和谐共生、交融共享、繁荣共进。“真正的文明之间不应也不会发生冲突对抗”“人类文明之美就在于对话”……外国领导人纷纷表示。

中国以实实在在的行动,引领文明交流互鉴的潮流。诗意栖居的绿色生活,人类共同向往。110个国际参展者和120多个非官方参展者应邀参展北京世园会,共享绿色产业国际交流与合作新机遇。亚洲文化嘉年华和丰富多彩的亚洲文明周活动盛况空前,搭建起亚洲乃至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平台。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期间,民心相通分论坛梳理民心相通领域成果,规划未来重点发展方向,为各国共同发展夯实文明之基。习近平主席提出中国将联合亚洲国家开展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行动,实施亚洲经典著作互译计划、亚洲影视交流合作计划和亚洲旅游促进计划,中意、中法将互办文化旅游年,未来5年中国将邀请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1万名代表来华交流……中国积极做推动文明交流互鉴的行动派,致力建设开放包容的美好世界。

“中国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这就是摒弃丛林法则、不搞强权独霸、超越零和博弈,开辟一条合作共赢、共建共享的文明发展新道路。这是前无古人的伟大创举,也是改变世界的伟大创造。”英国学者马丁·雅克的话意味深长。从不同文明中寻求智慧、汲取营养,为人们提供精神支撑和心灵慰藉,携手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各种挑战。这是中国特有的文明担当,也是推动文明繁盛、人类进步、世界和平发展的中国力量。

标签(Tag):文明
评论(449)
ujwtkjwhak
ujwtkjwhak2021年3月17日
遵循文明发展规律,促进不同文明共同繁荣。历史昭示我们,人类的不同文明形态是相互影响、相通相融的。科学处理本土文明与外来文明的关系,应遵循文明发展的客观规律,既不夜郎自大,也不顾影自怜;善于从世界看本国、从本国看世界,增强文明自信与自觉。(英语1904李苏青
nwxlwmb64f
nwxlwmb64f2021年3月17日
中国以实实在在的行动,引领文明交流互鉴的潮流。诗意栖居的绿色生活,人类共同向往。110个国际参展者和120多个非官方参展者应邀参展北京世园会,共享绿色产业国际交流与合作新机遇。亚洲文化嘉年华和丰富多彩的亚洲文明周活动盛况空前,搭建起亚洲乃至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平台。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期间,民心相通分论坛梳理民心相通领域成果,规划未来重点发展方向,为各国共同发展夯实文明之基。(商英1902 应家怡 1951810215)
黄温然
黄温然2021年3月17日
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体现了中国对促进亚洲文明发展的深邃思考和责任担当,被誉为“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国际盛会”。“我要向习近平主席表示感谢,感谢中国召开文明对话大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阿祖莱的话,道出了国际社会的心声。这也说明中国在保护文化道路上稳步前进,在国家政策的驱动下,国人的自觉性也是十分重要的,我们也不应该排斥其他国家,积极合作,共赢未来。(金融1903 黄温然 1921010329)
n567rdgvye
n567rdgvye2021年3月17日
开创性举办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绿色、可持续成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标配,“长城脚下的世园会”让各国人民共享绿色生活之美……习近平主席在多个场合向世界阐述中国的文明观,在人类文明交流互鉴的历史中,书写浓墨重彩篇章,不断汇聚起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明力量。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体现了中国对促进亚洲文明发展的深邃思考和责任担当,被誉为“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国际盛会”。(物流1901 董千榕1942110130)
金雨欣
金雨欣2021年3月17日
当今中国活跃在国际上,在国际上占据了很重要的地位。习近平主席在多个场合向世界阐述中国的文明观,在人类文明交流互鉴的历史中,书写浓墨重彩篇章,不断汇聚起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明力量。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体现了中国对促进亚洲文明发展的深邃思考和责任担当,被誉为“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国际盛会”。(英语1902 金雨欣 1951710212)
谭梓妍
谭梓妍2021年3月17日
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人类社会充满希望,也充满挑战。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可以促进世界和平发展,因而习近平主席倡议召开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体现了中国对促进亚洲文明发展的深邃思考和责任担当。文明交流会推动文明繁盛、人类进步、世界和平发展,这也是我们需要做的。(法学1902 谭梓妍 1921210209)
kqbo6b8pot
kqbo6b8pot2021年3月17日
推动文明交流互鉴,中国理念赢得国际社会广泛认同。在2019年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开幕式上,习近平主席提出同筑生态文明之基、同走绿色发展之路的五点主张。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上,习近平主席深入阐述中国的文明观,强调要以海纳百川的宽广胸怀打破文化交往的壁垒,以兼收并蓄的态度汲取其他文明的养分,为各国文明发展创造条件,不断创造出跨越时空、富有永恒魅力的文明成果。在中法全球治理论坛、上海合作组织比什凯克峰会、亚信杜尚别峰会等多边舞台,习近平主席对文明交流互鉴重要性的强调一以贯之,不断推动世界文明多样共存、和谐共生、交融共享、繁荣共进。“真正的文明之间不应也不会发生冲突对抗”“人类文明之美就在于对话”……外国领导人纷纷表示。(英语1904计柯妤1951710417)
俞柯铭
俞柯铭2021年3月17日
习近平主席欣赏文明之美,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践行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为中国外交注入深沉久远的文化底蕴。中国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这就是摒弃丛林法则、不搞强权独霸、超越零和博弈,开辟一条合作共赢、共建共享的文明发展新道路。这是前无古人的伟大创举,也是改变世界的伟大创造。(跨境电商1901俞柯铭)
lfoqcumdfd
lfoqcumdfd2021年3月17日
从不同文明中寻求智慧、汲取营养,为人们提供精神支撑和心灵慰藉,携手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各种挑战。这是中国特有的文明担当,也是推动文明繁盛、人类进步、世界和平发展的中国力量。(广告2001何铭轩2031310150)
mwrwh0iap2
mwrwh0iap22021年3月17日
“文明互鉴”成全球热词,说明“中国声音”在全球范围内的反响越来越热烈。人类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创造和发展了多姿多彩的文明;无论是中华文明还是世界上存在的其他文明都是人类文明创造的成果;文明多样性是人类进步的不竭动力,不同文明交流互鉴是各国人民共同愿望。2014年3月27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发表演讲时强调,“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并在过去的五年多时间里在很多重要场合倡导文明之间应该加强交流互鉴。“文明互鉴”成全球热词,这是“中国声音”在世界广泛传播、激起热烈反响的生动表现。(经济2001 祝雅楠 2020810131)
我来评论
(800字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