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富儒的博客
|
刘志丹
刘志丹(1903.10.4—1936.4.14)名景桂,字志丹,陕西省保安县(今志丹县)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秋,被选派广州黄埔陆军军官学校学习,为黄埔四期。
1926年10月毕业后,刘志丹奉命入冯玉祥国民军联军从事军政工作。刘志丹杰出的军事才干得以初步显现。
大革命失败后,刘志丹、谢子长等一批军事干部被派往国民党第八方面军新编第三旅许权中旅加强起义的领导工作。
1928年5月,刘志丹、唐澍等率领许权中旅一部分军队撤离军阀混战的潼关前线,开往华县高唐宣布起义,并与暴动成功的农民起义队伍会合,成立西北工农革命军,刘志丹任军事委员会主席。西北工农革命军的建立并与农民运动相结合,促使革命形势迅速发展,形成了以高唐塔山为中心,东至少华山,西至临潼北,北至豫陕大道,南至秦岭北麓,沿山大约200平方公里的红色割据区域。渭华起义是继南昌起义、湘赣边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之后,中国共产党在西北地区举行的规模最大的一次武装起义。起义虽然终因众寡悬殊而失败,但却为后来刘志丹、谢子长等在陕甘边、陕北领导武装斗争,创立革命根据地提供了经验教训。刘志丹作为渭华起义的直接领导者在其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渭华起义后,刘志丹被派往陕北工作。自1929年秋至1932年春,刘志丹将主要精力投身于艰苦卓绝的兵运工作,为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人民革命积蓄了力量培养了干部,为以后创建陕甘宁革命根据地和西北红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刘志丹联络旧部,于1931年以桥山山脉的子午岭山区为根据地,于9月份政整编组成陕甘地区党领导下的第一支工农武装——南梁游击队 ,成立队委会,刘志丹担任书记兼总指挥。从1932年陕甘游击队成立至1933年11月,在刘志丹的战略构想的指导下,陕甘红军先后建立正宁的寺村原根据地,耀县的照金根据地,庆阳的南梁根据地。
1934年11月后,国民党政府调集5万部队,准备对陕甘边和陕北根据地发动第大规模围剿。1935年2月,中共陕甘边特委和陕北特委于赤源县周家峡召开联席会议,成立中共西北工委和西北军委,统一领导两块根据地的党和红二十六军、二十七军的反围剿斗争。刘志丹当选为工委委员和军委主席。(一说为谢子长)5月,红26、红27两军在赤源县(今子长县)白庙岔胜利会师,成立西北军委前敌总指挥部,刘志丹兼任总指挥。在刘志丹统一指挥下,根据地军民协同作,连战连捷。自2月至6月底,红军转战千里,接连攻克延长、延川等六座县城 ,在20多个县 建立了工农民主政权,游击区扩大到30多个县,使陕北、陕甘边两块根据地完全连成一片,范围扩大到北起长城、南到淳耀、西接环县、东邻黄河的广大地区,主力红军发展到5000余人,游击队4000余人,西北红军的实力在战斗中得到很大发展,根据地日益巩固。刘志丹等领导创建的西北革命根据地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全国十多块根据地中仅存的一块革命根据地,为中央红军和三大主力红军及中共中央把全国革命的大本营放在西北提供了落脚点。
1935年7月,蒋介石亲率15万国民党军发动对西北革命根据地的第三次围剿。正在此时,程子华、徐海东率领红二十五军自鄂豫皖根据地,转战千里,西征北上,先期到达陕北。9月中旬,红二十五、二十六、二十六军在延川永平镇胜利会师。三军合编为红十五军团,刘志丹担任副军团长兼参谋长,并与军团长徐海东指挥红军取得了延安劳山战役的胜利,为迎接中央红军和粉碎第三次围剿打了第一个大胜仗。
而此时,王明左倾错误却在西北根据地恶性发展。他们诬陷刘志丹是“右派反革命的首领”“白军军官”,以欺骗手段将其调离前线要逮捕入狱。刘志丹为了不使党和红军分裂,不使西北根据地断送在敌人的围剿和内部的火并中,面对被枪毙的危险依然前往瓦窑堡申诉,到即被捕,蒙受不白之冤。于此关键时刻,党中央的及时到达,纠正了错误肃反,刘志丹和被捕人员全部释放。刘志丹在维护党和红军团结,维护西北根据地大局中做出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贡献。
此后,刘志丹为巩固和发展西北根据地,为民族解放继续英勇奋战。1936年,刘志丹被任命为红军北路军总指挥,率红二十八军担任侧翼,奔赴民族解放的战场。4月14日,在指挥攻占山西中阳县三交镇(今属柳林县)的战斗中中弹牺牲,血洒吕梁山。毛泽东为其陵墓题词“群众领袖,民族英雄”
1996年,刘志丹被中央军委列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十六位军事家之一。
参考文献:
郭林 李建社 李来存:《刘志丹与西北革命根据地》,陕西人民出版 社2003年。
白黎:《刘志丹传》,解放军出版社1992年。
阎红彦:《回忆刘志丹和谢子长》,陕西人民出版社196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