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富儒的博客

杭州“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建议(上)

分类:第10章  人气:3214  评论:72  时间:2021-05-06 21:17
杭州“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建议(附全文)发布时间:2021-01-25 09:09

中商情报网讯:2020年12月15日中国共产党杭州市第十二届委员会第十一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共杭州市委关于制定杭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0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建议》包括高水平打造“数智杭州·宜居天堂”,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坚持科技自立自强,全面塑造创新驱动发展新优势等十一个部分。

《中共杭州市委关于制定杭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0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全文

一、高水平打造“数智杭州·宜居天堂”,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1.进入新发展阶段我市所面临的形势。过去五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市委坚决贯彻中央和省委各项决策部署,全面推进“干好一一六、当好排头兵”,“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即将完成,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全市生产总值超1.5万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超2万美元、常住人口超1000万,G20杭州峰会成功举办,良渚古城遗址成功申遗,连续14年被评为“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在全省的龙头地位不断巩固,在全国的战略地位日益提高,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持续提升,为开启高水平现代化新征程奠定了坚实基础。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深远。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浙江处于实现新的更大发展的关键突破期,正在全力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省。“十四五”时期是“亚运会、大都市、现代化”的重要窗口期,我市发展具有良好基础和独特优势,“一带一路”建设、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等国家战略深入实施赋予新的历史机遇,同时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高质量发展的科技“硬核”支撑不够有力,城乡区域发展还不协调,城市国际化水平有待提升,公共卫生、生态环保、民生保障、社会治理等领域仍存在短板弱项。要胸怀“两个大局”,切实增强责任意识、机遇意识、争先意识和风险意识,奋发有为办好自己的事,不断开创改革发展新局面。

2.到二○三五年基本实现高水平现代化远景目标。城市综合能级、核心竞争力、国际美誉度大幅提升,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大幅提升,基本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为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独特韵味别样精彩世界名城打下坚实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充分展现。率先以数字变革推进创新驱动发展,进入创新型城市前列,建成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现代化经济体系,探索形成有利于促进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有效路径,城市创新能力和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人均生产总值达到发达经济体水平;率先以城市大脑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全面构建整体智治体系,法治杭州、平安杭州建设达到更高水平,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更加完善;率先以独特文化魅力彰显文化自信,城市文化软实力和影响力显著增强,人的现代化和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率先以城乡区域大统筹推进共同富裕,有效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教育、卫生、体育等公共服务更加优质均等,人民生活品质持续提升;率先以全域大花园建设拓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城乡人居环境质量更加优化,绿色发展、生态富民成效显著,高水平打造现代版“富春山居图”。

3.“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浙江、杭州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统筹发展和安全,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不断厚植历史文化名城、创新活力之城、生态文明之都特色优势,紧紧围绕“数智杭州·宜居天堂”的发展导向,持续推进“干好一一六、当好排头兵”,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奋力展现“重要窗口”的“头雁风采”。

4.“十四五”时期杭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要求。

——加强党的领导。坚持和完善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坚持系统观念,不断健全科学决策、高效执行体系,大力推进学习型机关、学习型组织建设,全面提升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能力和水平,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根本保证。

——扛起使命担当。对标国际国内一流城市,在更高起点上推进持续健康较快发展,争取各项工作全面走在前列,在浙江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省中继续发挥龙头领跑示范带动作用,努力成为国内大循环的强劲动力源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强大链接点,形成更高水平的供需动态平衡,为全省全国发展大局作出更大贡献。

——坚持人民至上。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强化人民主体地位,锚定共同富裕方向,切实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突出问题,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注重统筹协调。坚持“全市一盘棋、市域大统筹”,加强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切实解决发展碎片化、工作碎片化、政策碎片化问题。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深化生产生活生态融合,提高对内对外开放水平,办好发展安全两件大事,增强城市韧性。

——强化数字赋能。以数字化网链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以数字化生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以数字化消费激发重量级新需求,以数字化融合打造跨界成长全场景,推动数字化转型全方位先行实践,率先建成“整体智治示范区”和数字变革策源地

——深化改革创新。坚决破除制约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的体制机制障碍,扭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同时注重需求侧管理。支持创新、宽容失败,尊重和保护基层首创精神,充分激发人民群众和市场主体创造性,推出更多全省首个、全国首创、全球首先的创新举措,形成更多具有杭州辨识度的突破性标志性成果。

5.“十四五”时期杭州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锚定二○三五年远景目标,坚持问题导向、守正创新、争先创优有机统一,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要努力实现以下主要目标:

——综合实力走在前列。经济持续健康较快发展,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增长潜力充分发挥,创新能力明显提升,力争全市生产总值突破2.3万亿元、人均生产总值突破18万元,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强度力争达到4%。

——数字变革走在前列。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城市数字化深度融合,新基建、新消费、新制造、新电商、新健康、新治理全面推进,城市大脑更加智慧,数字社会建设深入推进,全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2万亿元、增加值突破7000亿元。

——城市治理走在前列。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健全,各领域法治化水平全面提升,基层治理水平明显提高。平安建设体系更加完善,发展安全保障更加有力,建成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标杆城市。行政效率和公信力显著提升,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基本形成。

——文化建设走在前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红船精神和浙江精神大力弘扬,历史文化名城建设持续推进,创新文化、都市文化充分彰显,2022年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成功举办,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文化产业体系更加健全,建成东方文化国际交流重要城市和国际文化创意中心。

——生态环境走在前列。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进一步拓宽,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更加完备,生产生活方式全面绿色转型,西湖西溪一体化保护提升成效明显,千岛湖、钱塘江、富春江、苕溪、大运河等重要水系生态环境更加优美,“湿地水城”成为新时代杭州的鲜明特色。

——生活品质走在前列。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8.5万元,城乡居民收入倍差缩小至1.8以内;人民全生命周期需求普遍得到更高水平满足,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健康水平不断提升,人均期望寿命达到83.88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82%以上,公共服务更加优质均衡,建成人民的幸福城市。

二、坚持科技自立自强,全面塑造创新驱动发展新优势

6.建设高能级科创平台。高水平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以城西科创大走廊为主平台争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区域性创新高地,优化高新区体制机制,做强做优国家和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特色小镇,积极培育一批差异化发展的高能级科创平台,规划建设杭州科学城,推动重要科研机构、重大科技平台、科研基础设施集群发展,努力打造面向世界、引领未来、服务全国、带动全省的创新策源地。持续深化“名校名院名所”工程,全力支持浙江大学“双一流”建设、西湖大学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加快建设中法航空大学、国科大杭州高等研究院。加快构建新型实验室体系,全力支持之江、西湖实验室打造国家实验室,着力推进湖畔、良渚等省实验室和阿里达摩院建设,全力支持“极弱磁场和惯性测量”“多维超级感知”大科学装置建设,建成浙大超重力离心模拟与实验装置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支持浙大国际科创中心、中科院肿瘤与基础研究所、北航杭州创新研究院等建设,基本建成国际一流的“互联网+”、生命健康和新材料科创高地。

7.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发挥大企业和企业家在创新中的引领支撑作用,支持龙头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和共性技术平台,打造更多国家(省级)技术创新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和产业技术创新服务综合体,加快形成创新链、产业链协同融合的产业技术创新体系,集中突破“卡脖子”关键技术。完善梯次培育机制,深入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双倍增”计划,扶持初创型成长性科创企业发展,推动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发展。聚焦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重点领域,集成科研院所、高校、企业等科研力量,深化军民融合发展,实施一批具有前瞻性、战略性的重大科技项目,着力提升关键核心技术进口替代能力。

8.推进最优人才生态城市建设。实施更加积极开放有效的人才政策,大力引进国际一流的科技领军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努力成为全球高端人才“蓄水池”。坚持“高精尖缺”并重,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人才培养,加强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壮大高水平工程师和高技能人才队伍。实施青年人才弄潮工程,支持更多青年人才成为领军人才,办好大学生“双创日”,吸引更多海内外高校毕业生来杭创新创业。优化人才创新创业公共服务,做实做好“杭州人才码”,充分发挥杭州国际人才大会、海外人才创新创业大赛、云栖大会、2050大会、梦溪论坛、侨界精英峰会等平台作用,支持浙江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园、杭州国际人才创业创新园建设。

9.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完善科技治理体系,成立创新委员会,加强创新统筹,全面构建“产学研用金、才政介美云”十联动的区域创新生态。改进科研项目组织管理方式,实行“揭榜挂帅”制度,赋予创新领军人才更大技术路线决定权和经费使用权。有效整合科技政策资金,完善科研投入机制,做大做强杭高投、市创投引导基金。规范发展风险投资市场,完善金融支持创新体系。推动科技大市场“上脑上云”,鼓励社会力量发展科技转让平台,提高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成效。健全以创新能力、质量、效益、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实施人才自主分类认定,构建充分体现知识、技术等创新要素价值的收益分配机制,完善科研人员职务发展成果权益分享机制,充分激发人才创新创业的活力。

三、坚持数字赋能产业变革,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

10.加快推动数字产业化二次攀升。争创数字经济国家示范城市,推进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国际级软件名城建设,发挥阿里巴巴、网易、海康威视等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着力打造电子商务、视觉AI、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等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努力成为全球视觉AI产业中心、全国云计算之城和中国区块链之都。发挥国家金融科技创新发展试验区的作用,整合移动支付、财富管理、私募资本、股权投资等资源力量,推进数字人民币试点,完善金融支付体系,高水平打造国际金融科技中心。深化数据开放共享,积极发展数字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促进平台经济、共享经济健康发展,建设联通世界、链接全球的“上云用数赋智”服务中心,奋力打造“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

11.全面提升制造业数字化水平。深入实施“新制造业计划”,探索推进“新工厂计划”,加快构建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深化机器换人、工厂物联网、企业上云等应用,推广“互联网+制造”新模式,深入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实现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发展。加快推进机械、化工、纺织、服装等传统制造业数字化改造提升,加快形成高端装备、生物医药、集成电路、光电芯片、新能源、新材料、航天航空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引擎,超前布局5G生态、下一代人工智能、量子通信等未来产业,加快培育制造业“单项冠军”和“隐形冠军”企业,加快建设“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推动纤维新材料、智能网联汽车等若干个千亿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建设若干个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中心,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实现规上工业企业、十百千亿企业等“六倍增”,提升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

12.加快推进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推进服务业数字化,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加快研发设计、科技服务、现代物流、会议展览、信息服务、商务服务、法律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推动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更好发挥生产性服务业支撑作用。加快发展金融服务业,大力发展直接融资,做优做强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推进长三角区域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杭州片区建设,实施资本市场多层次创新试点,高水平建设钱塘江金融港湾。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加快发展健康、养老、育幼、文化、旅游、体育、家政、物业、快递、助残等服务业,加强公益性、基础性服务业供给,推进服务业标准化、品牌化建设。加快建设杭港高端服务业示范区。

四、坚持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经济循环流转和产业关联畅通

13.大力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强化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持续实施欢乐购物在杭州、畅快旅游在杭州、舒心服务在杭州、夜间消费在杭州、放心消费在杭州“五大工程”,精心打造“数字消费之都”和新零售标杆城市。促进线上线下消费融合发展,提升“老、少、康、美”等服务消费业态,培育在线教育、在线办公、在线娱乐等“宅经济”和直播电商、首店、国潮等新型消费模式,推进特色街区改造升级,以“三圈三街三站”为重点打造消费地标,积极发展银发经济,激发乡村消费潜力,持续改善消费环境,全面打响“新消费·醉杭州”品牌。

14.完善现代基础设施体系。积极创建交通强国示范城市和国际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抓好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和数字交通试点,持续推进“5433”综合交通大会战,推进航空港、铁路港、公路港、内河港、信息港“五港联动”,实施“六铁、四高、两枢纽、两环线”等重大交通项目,完善综合交通大通道、综合交通枢纽和物流网络,畅通城市交通微循环,率先建成省域、市域、城区3个“1小时交通圈”。加强水利、环保等重大工程建设,提升城市基础设施综合承载力,补齐公共安全、公共卫生、防灾减灾等领域短板。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5G网络、下一代互联网、数据中心建设和应用,建设杭州国家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扩容升级杭州国家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大力推进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改造。

15.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加快建设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杭州片区,全面提升跨境电商综试区发展水平,积极推进电子世界贸易平台全球布局,做大做强临空经济示范区,建成杭州大会展中心,探索建设数字自由贸易试验区,争取举办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打造全球数字贸易中心。高质量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积极推进杭州数字丝绸之路合作示范区建设,推进海关特殊监管区提质扩面,大力发展外贸新业态、新模式,全面深化国家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提高利用外资的效率和水平,实现高质量引进来和高质量走出去。加快推进规则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引进国外知名中介机构落户杭州,加快建设“湾区之芯”世界级企业总部中心钱塘湾未来总部基地,积极参与新型国际贸易规则制定。

16.举办一届成功的亚运会。聚焦“中国新时代·杭州新亚运”定位,坚持“绿色、智能、节俭、文明”理念,成功举办2022年杭州亚运会和亚残运会,全力打造凸显“中国特色、浙江风采、杭州韵味、精彩纷呈”的体育文化盛会。深入实施亚运城市行动,高品质建成“亚运三馆三村”等重大工程,深入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加强亚运安保设施建设,完善国际赛事保障体系,加强城市品牌宣传推广,加快竞技体育和体育产业发展,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打造“体育亚运、城市亚运、品牌亚运”,以独特的“亚运遗产”、丰硕的“亚运财富”、温暖的“亚运记忆”,全面促进经济发展、城市繁荣和社会进步,实现“办好一个会、提升一座城”。

17.加快推进城市国际化。以亚运会为契机全面提升城市国际化水平,积极开拓国际航线,打造亚太地区重要门户枢纽,加快建设国际社区、国际学校、国际医院,着力提升城市街区道路、场馆设施、标识标牌等公共服务体系国际化水平。拓展对外传播阵地,加快形成包含外文广播、双语电视节目、外文报等在内的国际传播矩阵,打造国际化城市形象。充分发挥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数据国际研究中心、“一带一路”地方合作委员会秘书处世界旅游联盟总部国际标准化会议基地等平台作用,办好世界知识产权大会,争取更多国际会议、国际赛事、国际组织落户杭州,持续打造会展之都、赛事之城。加强与国际一流城市的交流合作,继续办好“杭州国际日”、杭州国际友城市长论坛等活动,扩大国际友城“朋友圈”,加强国际化人才培养,增强人民群众的世界眼光和国际意识。发挥海外侨胞“侨连世界”的独特优势,打造讲好杭州故事的移动视窗。

五、坚持以数字化改革牵引各领域改革,充分激发体制机制活力

18.加快建设新型智慧城市。深入推进城市大脑建设,健全“一整两通三同直达”中枢系统,深化“一脑治全城、两端同赋能”运行模式,提升杭州健康码超强链接功能,不断推出群众有感、治理有效的数字驾驶舱和应用场景,实现全面实时感知、全程实时分析、全域实时处置,加快形成城市治理现代化数字系统解决方案。推进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试点,建立城市信息模型平台,完善城市水、气、电、路、桥、隧等基础信息大数据系统,加快建设城市地上地下空间智慧感知系统,实现城市空间三维可视、运行实时监管。建立健全数据分级分类安全保护制度,加快形成全生命周期的数据资源安全保障体系,实行负面清单管理,推进数据安全保障和公民个人隐私保护。实施《杭州城市大脑赋能城市治理促进条例》,积极探索数字变革制度创新,以城市大脑建设撬动各领域改革,奋力打造“全国数字治理第一城”。

19.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优化国有经济战略布局,分层分类推进战略重组和专业整合,实施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探索市域国资监管运营新模式。深入实施“凤凰行动”“鲲鹏行动”“雏鹰行动”等,积极培育上市企业,造就更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一流企业,促进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展,推动民营经济实现新飞跃。深化“走亲连心三服务”“助万企、帮万户”活动长效机制,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弘扬新时代浙商精神、杭商精神,努力将杭商打造成世界级商帮

20.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以争创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价样本城市和建设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为契机,全面推进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推进公民个人、企业法人、土地要素全生命周期“一件事”服务,实现“找部门办事”向“找整体政府办事”转变。大力推进党政机关数字化转型,迭代升级“亲清在线”功能机制,深入推进行政服务中心“去中心化”改革,探索建立在线行政服务中心,全面推行“不见面”办事。构建知识产权大保护体系,争取设立知识产权法院。深化信用杭州建设,建立健全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强化鉴定、检测等中介组织管理。持续推进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深化互联网法院、互联网公证、互联网仲裁建设,完善“互联网+监管”模式,建立新产业新业态包容审慎协同监管机制。

标签(Tag):vc
评论(72)
法学2202杨奕
法学2202杨奕2023年4月18日
坚持和完善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坚持系统观念,不断健全科学决策、高效执行体系,大力推进学习型机关、学习型组织建设,全面提升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能力和水平,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根本保证。
hcwai5qepe
hcwai5qepe2023年5月21日
发挥大企业和企业家在创新中的引领支撑作用,支持龙头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和共性技术平台,打造更多国家(省级)技术创新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和产业技术创新服务综合体(经统2201 张晨洋)
我来评论
(800字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