邀请好友
首页
大学课件
在线阅读
知识问答
教师库
空间应用
空间首页
我的博客
发表文章
我的相册
上传照片
我的消息
留言管理
我的好友
好友请求
我的分享
添加分享
我的知识
我要提问
我的帐户
头像更换
侯富儒的博客
侯富儒的首页
>
侯富儒的博客
> 浏览文章
气候与中国历史
分类:习近平主席 人气:1876 评论:86 时间:2022-11-14 17:09
保尔:极端天气曾改写中国历史?我们不妨从容看待
https://www.guancha.cn/baoer/2022_08_13_653522_s.shtml
标签(Tag):
VC
评论(
86
)
会计2201祝丽婷
2022年12月2日
单就气象数据而言,无论是寒冷还是酷热,在全球气候总体由寒转热的大环境下,如今我们经历的极端气候可能大多都算不上“史无前例”。早在几百年,甚至二、三千年之前,我们的祖先就已经遭遇过类似的极端气候。
朱诗曼
2022年12月3日
在温暖与寒冷、湿润与干旱交替变化的过程中,千年来中国最寒冷的时代出现于晚明至清初,也就是所谓的“明清小冰期”。有学者估计,明末北京的冬季气温比今天平均低2摄氏度。由于温度降低,当时冰雪范围比今天要大得多,明代中后期的广东、广西,甚至海南都出现过降雪天气。如今常年不冻的汉江、淮河、洞庭湖、鄱阳湖,也都在明清之际出现了封冻的情况。
胡诗曼智会2202
2022年12月3日
三北防护林的修建为我国北方地区的生态恢复做出了很大贡献。盐碱,风沙,水土流失等问题都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缓解,极大地改善了北方地区人民的生活环境。 极端的冷和热是地球整体的气候变化,有其自身的规律。不能够因为遇上了极端天气而否定了几代人的努力。
智会2202周欣如
2022年12月3日
气候带来的影响通常直观表现于动植物的迁徙变动,比如西方学者关注的“大象的退却”。但事实上,因气候而“退却”的从来都不止是大象。孟子曾说过,周公辅佐武王、成王,驱赶虎、豹、犀、象,于是天下百姓大悦。但结合商周之际转寒的气候,这些大型动物的南迁,真的是当时的人力能够驱赶的吗?恐怕更多还是中原水、热环境改变所致。 由此,有人提出了大胆的想法,武王伐纣的胜利与商朝此前的内耗有很大关系,而商纣王之所以耗费人力、武力讨伐东南的淮河流域,正是出于对气候变化的应对。由于商朝的统治核心区连遭寒冷、干旱的打击,商人迫切想要夺取水热条件更好的土地,这才有了亡国之前的远征。 在极端气候引发的的连环打击下,王侯贵族身死国除,普通百姓也不会好受。比如在东汉到南北朝的六百年里,寒冷、干燥的气候促使北方少数民族南下,掀起了一轮又一轮的战争,还加剧了饥荒和瘟疫。张仲景、华佗等名医之所以在这个时代大放异彩,恐怕也与这一时期惨淡的民生、波动的极端气候有关联。
吴露夏
2022年12月3日
为何会有极端气候?这个问题仍留待气象专家来解释。但就人类文明的经验而言,我们所经历的的寒冬、酷暑可能都还算不上最极端的状况。当前的气象记录,最多不过二百年的时间,而气候从来就不是一成不变的,极端天气的历史远远超过人类的文明史。
林家和
2022年12月4日
高温不止炙烤着城市丛林,也给生态环境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在大多数人的印象里,暑期通常是长江流域的汛期,但今年八月中旬长江干流水位竟然降到了历史同期最低值,第一大湖鄱阳湖的水位更是下降了八米多。根据气象报道,未来一段时间超高温会继续笼罩江南,而且会扩大到江淮、中原地区。以至于有人惊呼说:“半个中国的温度都不适合人类生存了!”
蔡可妍
2022年12月4日
高温不止炙烤着城市丛林,也给生态环境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在大多数人的印象里,暑期通常是长江流域的汛期,但今年八月中旬长江干流水位竟然降到了历史同期最低值,第一大湖鄱阳湖的水位更是下降了八米多。根据气象报道,未来一段时间超高温会继续笼罩江南,而且会扩大到江淮、中原地区。以至于有人惊呼说:“半个中国的温度都不适合人类生存了!”
王飞燕
2022年12月4日
为何会有极端气候?这个问题仍留待气象专家来解释。但就人类文明的经验而言,我们所经历的的寒冬、酷暑可能都还算不上最极端的状况。当前的气象记录,最多不过二百年的时间,而气候从来就不是一成不变的,极端天气的历史远远超过人类的文明史。
韩凯玥
2022年12月4日
高温不止炙烤着城市丛林,也给生态环境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在大多数人的印象里,暑期通常是长江流域的汛期,但今年八月中旬长江干流水位竟然降到了历史同期最低值,第一大湖鄱阳湖的水位更是下降了八米多。根据气象报道,未来一段时间超高温会继续笼罩江南,而且会扩大到江淮、中原地区。以至于有人惊呼说:“半个中国的温度都不适合人类生存了!”
虞欣悦
2022年12月6日
就宏观的国运、国势而言,明朝的灭亡可谓是天气改变历史的经典案例。天启、崇祯年间北方连年干旱、气候寒冷,即便明王朝免除了陕北的赋税,农民依然生计无着,只能揭竿而起。明末连年灾荒、起义此起彼伏,而内忧外患的明朝既无赈灾之粮,也缺镇压之饷,即便皇帝有心,亦无能为之。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我来评论
(800字以内)
不能为空
博客分类
全部分类
习近平主席(56)
人物及故事(40)
学术争鸣(65)
一带一路必读(21)
文化自信(30)
红船精神(36)
《纲要》作业(33)
全球战“疫”(26)
导论(11)
第1章(14)
第2章(21)
第3章(8)
第4章1(12)
第4章2(8)
第5章(5)
第6章1(2)
第6章2(5)
第7章(8)
第8章(6)
第9章(20)
第10章(21)
一带一路参考(19)
《纲要》必读文献(42)
最新阅读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