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则徐(1785-1850)
林则徐(Lin Zexu),字元抚,又字少穆、石麟,晚号竢村老人、竢村退叟、七十二峰退叟。乾隆五十年(1785)生于福建侯官(今福州市),道光三十年(1850)卒于潮州普宁县(今广东省普宁北)。
林则徐出身于贫苦塾师家庭,自小便就读于其父执教的书塾、书院。九岁在私塾读书时就有不同常人的胸怀抱负。一次元宵节,故乡城隍庙张灯结彩,老师信口念了一句应景的上联:“点几盏灯为乾坤作福”,林则徐马上才气凌人、气吞山河地对道:“打一声鼓替天地行威”。一次师生游鼓山,老师命学生以“海”开头作七言对,其它学生所诵没有新意,年龄最小的林则徐出语惊人:“海到天边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
林则徐13岁考取秀才,19岁考取举人。26岁考中进士,被选为翰林院庶吉士,三年后又授翰林院编修。此后一帆风顺,历任江南乡试副考官、云南乡试正考官、江南道监察御史、浙江杭嘉湖道、盐运使、江苏按察使、江苏布政使、湖北布政使、河南布政使等职。道光十年(1830年)擢升为河东河道总督。十二年(1832年)授江苏巡抚,十五年(1835年)署两江总督兼两淮盐政。
林则徐立志做一个济世匡时的正直官吏。他在任上锐意整顿财政,兴修水利,救灾办赈、筹划海运、整顿盐务、严肃吏治、查禁鸦片,官声甚好,“疆臣重其才,皆折节倾心下之”,“一时贤名满天下”①,有“林青天”之美誉。
林则徐于道光十七年(1837年)升任湖广总督。由于日益严重的鸦片走私问题,清政府内部发生了“弛禁”、“严禁”的争论。十八年(1837),鸿胪寺卿黄爵滋[黄爵滋(Huang Juezi,1793—1853),字德成,号树斋,江西宜黄人。道光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历任陕西道监察御史,工科给事中,鸿胪寺卿,刑部右侍郎。与林则徐、龚自珍等提倡经世之学,主张整顿吏制,整顿军备,巩固边防。1835年(道光十五年)上《敬陈六事疏》,主张刷新吏治,反对贪污,广开贤路,破格举才,极力要求改革科举制度。1838年(道光十八年),又呈《严塞漏厄以培国本疏》,力陈鸦片之害,主张期限一年戒烟,逾期仍吸食者,平民处死刑,官吏加等治罪,子孙不得应试。其严禁鸦片之主张,切中时弊,得到林则徐、陶澍等人的支持,后亦为道光所认同,是历史上与林则徐齐名的禁烟名臣。1840年两次赴福建视察海防,建议组织团练,抗击英军,并进《海防图表》。著有《黄少司寇奏疏》、《仙屏书屋诗录》、《仙屏书屋文录》等。]上疏主张以死罪严惩吸食者,道光帝[见历史人物库《道光皇帝》]令各地督抚各抒己见。林则徐坚决支持黄爵滋的严禁主张,提出六条具体禁烟方案。八月他上奏了《钱票无甚关碍,宜重禁吃烟以杜弊源片》,力主“重治吸食为先”。林还进一步说:“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②同时还呈上戒烟经验药方数种。不久又将两湖拿获烟贩以及收缴烟土、烟膏、烟具情形上奏,得到道光皇帝的嘉奖。林则徐的态度坚定了道光帝禁烟的决心,立即召林则徐进京。
当年冬林则徐抵京,道光帝连续召见8次,赐紫禁城骑马,命颁钦差大臣关防,驰往广东查办海口事件,水师全归节制。林则徐决心已定,抱定置生死祸福荣辱于度外、誓为中原除此烟毒巨患的决心,勇敢担起这一重任,离开北京,前往广州禁烟。
1839年3月10日,林则徐到达广州,立即与两广总督邓廷桢、广东水师关天培等合作,加紧整顿水师,惩治不法官吏,暗访密查,严拿烟贩。一面发布缴烟布告,限令所有外国人在3天之内交出所有鸦片。林则徐表示:“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③。
英国驻华商务监督义津[义律(Charles Elliot,1801—1875)鸦片战争时英国侵略军代表。出身英国贵族。1830—1834年在英国殖民地圭亚那任高级官员,管理奴隶。1834年(道光十四年),随英国驻华商务监督律劳卑来中国。自称是英国资本家的“东方代理人”,屡次要求英国从印度派舰队到中国炫耀武力。1836年12月,接任英国驻华商务监督。1839年,林则徐到广州查禁鸦片时,他多方阻挠破坏,并怂恿英外交大臣巴麦尊对华使用武力。10月,英国决定发动侵华战争。次年2月,懿律和他被任命为正副全权代表。6月封锁广州海面,挑起鸦片战争。7月率舰队攻占定海,并北犯大沽,递交巴麦尊给清政府的照会,提出赔款、割地、鸦片贸易合法化等无理要求。1841年1月在广州和琦善会谈中,提出《穿鼻草约》,并于20日单方面公布,同时派兵强占香港。5月又率军攻广州,迫使清将奕山订立《广州和约》。后被调任驻北美洲得克萨斯代办、百慕大总督等职。]蓄意抵制和破坏中国的禁烟措施,他怂恿烟贩拒缴鸦片,还指挥大鸦片贩子颠地逃跑,被商馆内的中国雇员截回。林则徐采取了断然措施,下令停止中英贸易,撤走商馆的中国雇员,派兵封锁商馆,断绝商馆与鸦片船的往来交通。义津在无可奈何之下,只好自动地屈服,命令英商缴出全部鸦片,
在林则徐的坚决斗争下,到5月21日,共收缴鸦片19187箱,又2119袋,共计230余万斤,值白银800万两。林则徐经过广咨博采和多次试验,决定用盐卤加石灰的办法将鸦片销毁。在虎门镇口地稍高的海滩上,挖了两个长宽各15丈的大池子,石板铺底,板钉四壁,以免渗漏。池前设一涵洞,后通一水沟。销烟时,先由水沟车水入池,撤盐成卤,然后将鸦片逐个切成4瓣,投入卤中,浸泡半日,再将生石灰倒入,池内倾刻汤沸,不焚自燃。一池销完,打开涵洞,污物随潮冲刷入海,两池交替使用,连续不断。
6月3日上午,两个十五丈见方的底部平铺石板的销烟池里,已经投入一百七十多箱 每块切成四瓣的鸦片。下午2点钟,端坐虎门山腰观看台上的林则徐一声令下,池边排成队伍的500多名役夫,一齐向池中投入生石灰。刹那间,浓烟滚滚,直冲云霄。远近数以千计的老百姓都赶来观看,人群中掌声雷动,欢呼不绝,“可称大快人心一事”。到6月21日,全部鸦片销毁完毕,仅留下8箱作为样本派人送到北京。虎门销烟是一件惊天动地的壮举,是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史上的第一个大胜利,它沉重打击了英国侵略者的嚣张气焰,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尊严,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坚强决心和无畏斗志。
虎门销烟后,林则徐采取让外商出具甘结,保证今后不再夹带鸦片,如有带来,船货没官,人即正法的措施,以杜绝鸦片走私,恢复中外正当贸易。但遭到义律和鸦片贩子们的顽抗。为了断绝鸦片来源,他注意调查研究,探查外国情况,不断派人四方打听消息,搜集情报,并组织人员翻译西外国书报,先后辑译有《四洲志》、《华事夷言》、《滑达尔各国律例》、《在中国做鸦片贸易罪过论》、《澳门新闻纸》等,使他成为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为了防外国军事挑衅,林则徐制定了以逸待劳、以守为战、坚垒固军的战略。为防止英国兵船闯进珠江,林则徐和邓廷桢、关天培一起多次视察虎门形势,下令加强虎门一带海面所安设的木排、铁链、添置炮台和洋炮、布防在珠江口附近,督促官兵认真操练。他坚持认为民心可信和民力可用,从沿海渔民、蛋户、盐贩中招募水勇丁壮5000人,编为水勇,日夜加以训练,备置大船,并教以夜袭火攻之法,还准许沿海村庄居民加强团练,以保身家,并出示告示:“如英夷兵船一进内河,许以人人持刀痛杀”④。这些都大大鼓舞了广大民众抵抗侵略的革命热情。
是年七月,因义律不愿交出杀害中国村民的英国水手,又不肯具结保证不再夹带鸦片,林则徐下令断绝英商接济。义律首先挑起了未经宣战的九龙炮战和穿鼻洋海战,因林则徐、关天培准备充分,被击退。十一月,林则徐遵旨停止中英贸易。据西方传来的消息,他察觉到英国要蓄意发动战争,为此数次奏请令沿海各省备战。
道光二十年(1840年)1月,林则徐正式任两广总督。6月下旬,英侵华远征军封锁珠江口,鸦片战争正式爆发。在林则徐的严密设防和打击下,英国侵略军在广东海面不能得逞,转而进攻厦门,又被邓廷桢击退,于是改攻浙江。7月6日陷定海,8月中旬抵天津大沽外,提出种种要求,恫吓清政府。道光帝恐慌求和,派直隶总督琦善赴天津谈判,向英方表示要重治林、邓之罪。10月,林则徐被革职,留粤备查。此后,他仍奔走察看要隘,筹募壮勇守卫广州,反对钦差大臣琦善畏敌求和。也曾向主持粤战的奕山上防御建议,不被采纳。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5月,他以四品卿衔受命赴浙江协办海防,在浙江积极筹议战备。6月28日,道光帝以广东战败,归咎前任,革去林四品卿衔,“从重发往伊犁效力赎罪”。途经镇江时,授旧友魏源[见历史人物库《魏源》]以《四洲志》及有关外国资料,嘱撰《海国图志》[晚清思想家魏源以林则徐所赠之《四洲志》资料为基础,编著的带启蒙性质的介绍外国情况的书籍。初为五十卷,成于1842年,约57万字。1847年扩充到六十卷,1852年布成一百卷。这本书包括了地理、历史、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等各个方面,内容翔实,是近代第一部由中国人自己编的介绍世界各国国情的著作,也是当时东方最完备的一部介绍世纪各国史地知识的巨著。在书中,魏源还介绍了自己抵抗侵略、民族自强的重要思想。他在《海国图志原叙》里指出:“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向西方学习的思想和口号,为中国指明了一条正确的、积极的道路。可惜此书在当时未被国人所重视,反而在日本发行甚巨,对日本的维新运动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直到19世纪六七十年代,洋务运动兴起,才隐约看到《海国图志》中“师夷”思想的影响和运用。]。到扬州,又将收藏的《炮书》钞本付刊。这时因黄河决口,林则徐奉命赴河南协助钦差大臣王鼎办理河工,河工告竣后仍被发往伊犁。林则徐虽身在戍途,但仍心系前线,在与朋友的通信中多次询问战讯,“忧心如焚”,不以个人得失为念,写下了“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悲壮诗句。
林则徐在抵达伊犁惠远城戍所后,协助伊犁将军兴修水利,致力垦荒,推广先进技术,卓有成效。又绘制边疆地图,建议兵农合一,警惕沙俄威胁。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被重新起用,署陕甘总督,次年转任山西巡抚。二十七年升任云贵总督。曾先后平息、镇压西北、西南民族冲突和人民起义,整顿云南矿政。二十九年因病辞职归籍。次年九月(1850年10月)奉旨为钦差大臣,赴广西镇压农民起义,卒于途中。赠太子太傅,谥文忠,归葬于福州北门外金狮山。
林则徐一生“筮仕四十年,历官十四省,仰荷三朝知遇”,是近代中国杰出的民族英雄和封建政治家。他在西方资本主义势力入侵我国的初期,即鸦片战争前的禁烟运动和鸦片战争期间以及以后的反侵略斗争中捍卫了中华民族的利益,表现了中国人民的英雄气概,他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光辉业绩达到了他所处时代和阶级所能达到的高峰。其生平所著奏稿、公牍、日记、书札等辑为《林文忠公政书》、《林则徐日记》、《信及录》等。他还爱好诗词书法,著有《云左山房文钞》、《云左山房诗抄》、《使滇吟草》等。
注释:
① 林安清:《林文忠公传》,《续碑传集》卷二十四。
② 《林则徐集·奏稿》,第601页。
③ 《林则徐集·公牍》,第58-60页。
④ 《林则徐集·奏稿》中册,第88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