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富儒的博客

蔡锷

分类:第3章  人气:1983  评论:38  时间:2018-03-10 20:20


蔡锷,原名艮寅,字松坡。1882年12月18日出生于湖南邵阳东乡蒋河桥[今邵阳市郊区蒋河桥乡]一个贫寒的农家。5岁随父母迁居武冈县山门。6岁入私塾。10岁读完“四书”、“五经”,能写流畅的文章,被誉为“神童”。13岁参与史学、词章院试,以优异成绩考中秀才。15岁考入湖南时务学堂。所作课卷曾在《湘报》发表,很受教席梁启超[参见历史人物库第二章]、唐才常器重。他积极参加谭嗣同[参见历史人物库第二章]、唐才常在长沙组织的以“讲爱国之理,求救亡之法”为宗旨的南学会活动。17岁考入上海南洋公学。后应梁启超之召东渡日本,到东京大同高等学校学习日语,研究政法、哲学。不久,又考入横滨华商举办的东亚商业学校,受到西方民主学说的影响,思想日趋激进。1900年回国,参加唐才常等组织的自立军,准备在武汉策动反清武装起义,因事泄而失败。他重返日本,投笔从戎,并改名为锷,寓有砥砺锋锷之意。先后就读于陆军成城学校和东京士官学校。结交黄兴,参与《游学译编》撰编活动。他与蒋百里、张孝准三人,被称为“中国士官三杰”。

 1904年初,他上5万言书,请湖南巡抚施新政。在上海,应章士钊邀请,参加华兴会[华兴会—20世纪初中国湖南地区的革命团体。1904年2月15日成立于长沙。会员有黄兴、宋教仁、刘揆一、陈天华、刘道一、秦毓鎏、胡瑛、张继等近百人。黄兴为会长,设华兴公司、东文讲习所为公开活动机关,又设黄汉会、同仇会分别联络军队和会党。与会党首领马福益议定于11月16日全省官员庆祝慈禧70寿辰时引爆预埋炸弹,一举起义。未发事泄,黄兴等逃亡日本,马福益避走湖南省西部地区。1905年8月,华兴会与兴中会联合组成中国同盟会。]的外围组织——爱国协会。因其颇具军事才华,相继受江西、湖南、广西巡抚所聘,分别任江西续备左军随营学堂监督、材官学堂总教习及监督、湖南新军教练处帮办兼武备、兵目两学堂教宫,广西新军总参谋官兼总教练官、随营学堂总理官。同盟会成立后,黄兴[参见历史人物库第三章]等在湘、桂活动。他多方给予掩护,并在广西加人同盟会[参见历史事件库第三章]。1906年秋,他到河南彰德观操,任中央评判官。1909年,他奉命赴龙州接办讲武堂,任监督。他创立武德会,秘密组织建国团,在桂训练新式军队,培养了大批军事骨干,勘测了中越边境要塞。

1911年,他应云贵总督李经羲之邀到云南,任新军第十九镇三十七协协统。同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参见历史事件库第三章]爆发。他多次召集中下级军官密议,于10月30日夜发动起义,任云南新军起义军临时总指挥。云南光复后,成立军政府,任都督。他重申同盟会“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纲领,实行改革,整理财务,以“澹泊明志,夙夜在公”为座右铭,两次带头减薪,使“廉洁成为一时风尚”。同时,都督府先后派兵援蜀、援黔、援藏,稳定西南局势。

袁世凯[参见历史人物库第三章]当政后,他仍主张民主共和,致力南北统一,被袁世凯削除兵权,调至北京,任陆军部编译处副总裁、全国经界局督办等虚职,并受监视。袁世凯称帝后,举国反袁浪潮高涨。他对袁世凯屈服于列强和复辟帝制极为愤慨,遂与云南都督唐继尧信使往返,密电联络,与李烈钧、程潜等共同策划,准备反袁,并到天津与梁启超密商定:“失败就战死,绝对不亡命。成功就下野,绝对不争地盘”。在孙中山[参见历史人物库第三章]、黄兴等革命党人帮助下,他先往日本,然后经上海、赴香港、过越南,辗转入滇。途中多次摆脱袁世凯所派刺客的追杀和阻击。1915年12月25日宣布云南独立,武装讨袁,任护国军(云南起义时,一些人曾倾向“共和军”和“讨逆军 ”的名称。后来李日垓提出,袁世凯称帝是以日本帝国 主义的支持为背景的,袁若失败,牵连对日作战也未可知。于是一致同意采纳吕天民拟议的名称,统一改称“护国军”。从此,“护国军”之名,即载入史册。]第一军总司令,率兵挺进川南。他身先士卒,指挥若定,护国军艰苦奋战40多天,给袁军以重创。1916年3月22日袁世凯被迫宣布取消帝制后,他任四川都督。为整编川军、统一财政,做了大量工作。

因积劳成疾,喉结核恶化,他无法坚持工作,不得不辞职赴日治疗。1916年11月8日在日本病逝,终年34岁。其时,举国悲痛,国会议决追认他为上将军。1917年4月12日,在长沙举行隆重的国葬典礼,安葬于岳麓山。孙中山亲书挽联:“平生慷慨班都护,万里间关马伏波。”[《蔡松坡先生哀荣录》,联语第1页,民国石印。]

 

主要参考文献:

(1)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第十一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第1743—1763页。

(2)张振鹤:《蔡锷》,李新、孙思白主编:《民国人物卷》的一卷,中华书局1978年。

[3]  谢本书:《蔡锷传》,天津人民出版社1983年。

[4]  毛注青、陈新宪等编:《蔡锷集》,湖南人民出版社1983年。
标签(Tag):历史人物
评论(38)
nxsdenmout
nxsdenmout2022年3月2日
蔡锷他的一生非常短暂但又非常惊心动魄,他为国为民,却忘了自己,仅仅34岁就积累了一身的病,匆匆的离开了人世,短短的34年他付出的太多了,为中国的独立付出了太多,为人民付出的人必将被人民所铭记,他是我们民族的英雄!“平生慷慨班都护,万里间关马伏波。”形容他在合适不过。(广告2101 张梦涵)
wnxlcpu2xp
wnxlcpu2xp2022年3月7日
蔡锷在一生中,注意辨别政治风云,顺应历史潮流,投身革命运动;在军事理论和战争实践方面都作出了较突出的贡献。特别是在护国战争中,他抱病参战,指挥劣势军队顶住了优势敌人的进攻,逼迫敌军停战议和,表现了他坚定不移、临危不惧的精神和为国为民战斗到底的英雄气概。(环设2102 吴滢昊)
jfsi64kvcp
jfsi64kvcp2022年4月29日
蔡锷的一生,只短短34年,却用了半生的时间去认识革命,又用了半生的时间去践行革命。纵观蔡锷一生所作所为,他可谓是一个捍卫者,一个革命的捍卫者。不过,他也曾作过政治的投机者,好在及时勒马回头,用一声“为四万万人争人格”的呐喊给自己下了定论。(会计2102吴欣怡)
程仕
程仕2022年12月3日
蔡锷的一生短暂而辉煌。他年少求学时忧国忧民、奋发图强;编练新军期间整军经武,为国防建设殚精竭虑;出任一省都督后,在风云变幻的政治舞台上始终坚持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原则立场。他既继承了勤奋、俭朴、清廉、澹泊的传统美德;又深受西方近代民主思想浸染,倾力捍卫民主与法治,不惜献出生命。
会计2201刘佳微
会计2201刘佳微2023年1月18日
蔡锷,原名艮寅,字松坡。1882年12月18日出生于湖南邵阳东乡蒋河桥[今邵阳市郊区蒋河桥乡]一个贫寒的农家。5岁随父母迁居武冈县山门。6岁入私塾。10岁读完“四书”、“五经”,能写流畅的文章,被誉为“神童”。13岁参与史学、词章院试,以优异成绩考中秀才。15岁考入湖南时务学堂。所作课卷曾在《湘报》发表,很受教席梁启超[参见历史人物库第二章]、唐才常器重。他积极参加谭嗣同[参见历史人物库第二章]、唐才常在长沙组织的以“讲爱国之理,求救亡之法”为宗旨的南学会活动。17岁考入上海南洋公学。后应梁启超之召东渡日本,到东京大同高等学校学习日语,研究政法、哲学。不久,又考入横滨华商举办的东亚商业学校,受到西方民主学说的影响,思想日趋激进。1900年回国,参加唐才常等组织的自立军,准备在武汉策动反清武装起义,因事泄而失败。他重返日本,投笔从戎,并改名为锷,寓有砥砺锋锷之意。先后就读于陆军成城学校和东京士官学校。结交黄兴,参与《游学译编》撰编活动。他与蒋百里、张孝准三人,被称为“中国士官三杰”。
曾艳
曾艳2023年3月19日
袁世凯[参见历史人物库第三章]当政后,他仍主张民主共和,致力南北统一,被袁世凯削除兵权,调至北京,任陆军部编译处副总裁、全国经界局督办等虚职,并受监视。袁世凯称帝后,举国反袁浪潮高涨。他对袁世凯屈服于列强和复辟帝制极为愤慨,遂与云南都督唐继尧信使往返,密电联络,与李烈钧、程潜等共同策划,准备反袁,并到天津与梁启超密商定:“失败就战死,绝对不亡命。成功就下野,绝对不争地盘”。 因积劳成疾,喉结核恶化,他无法坚持工作,不得不辞职赴日治疗。1916年11月8日在日本病逝,终年34岁。
boxfcrgpsf
boxfcrgpsf2023年6月5日
(法学2201陈逸珅)松坡将军死后,全国各地纷纷为这位再造共和的伟人献出了挽联。孙中山给蔡锷的挽联中写道:“平生慷慨班都护;万里间关马伏波。” 梁启超给蔡锷的挽联中写道:“知所恶有甚于死者,非夫人之恸而谁为。朱德挽蔡锷联:“勋业震寰区,痛者番,向沧海招魂,满地魑魅迹踪,收拾山河谁与问;精灵随日月,倘此去,查幽冥宋案,全民心情盼释,分清功罪大难言。松坡将军的一生是成功的,他挽救了中国陷入袁世凯独裁的可能,是再造共和的功臣。松坡将军又是无奈的,他最终没有看到中国走向民主共和的那天。
王康
王康2023年6月10日
蔡锷在中国历史上最为重大的功绩还是他曾经积极响应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并发动了反对袁世凯的洪宪帝制,也就是护国战争,可以说蔡锷无愧于是中华民国建国初年的优秀的军事领袖,并享有中华民国的陆军上将这一头衔。蔡锷评价向来极高,他一生短短的34年,但是却无时无刻不在做着救国救民的伟大事业,他为处于水深火热的中国民众作出奉献生命的伟大贡献。(经统2201王康 2221110129)
我来评论
(800字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