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富儒的博客

李鸿章卖国还用质疑吗?

分类:人物及故事  人气:1554  评论:80  时间:2021-03-13 21:12
李鸿章卖国还用质疑吗?
2014年03月25日 13:50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彭秋归  

  时下,为历史人物翻案似乎成了一种时髦。即便是以前公认的卖国贼,在这些翻案者的笔下,也有可能摇身一变成为“民族英雄”。对晚清重臣李鸿章的评价即是显例。

  最近几天,网上流传一篇署名端木赐香的文章,标题即是“李鸿章卖个国容易么?”在文中,作者声称,“中国历史上最冤的替罪羊当数李鸿章。大清的卖国贼只有一个,那就是掌握大清实际权力的老太后”。在其笔下,李鸿章俨然已由“民族败类”变脸成“国家忠烈”,由“卖国贼”变脸成“爱国者”了,于是乎,李鸿章的“卖国”终究是“为国”,是事出有因,是情有可原,所谓“和戎”也只是为了“变法”,成了一个不计个人得失、为国家忍辱负重的悲情英雄。作者甚至在文末声称,“过去的人没有史识,不知道该骂太后。当代人还这样,心智就值得怀疑了。历史学者如此,革命群众更是如此”。

  事实果真如此吗?

  以端木赐香为代表的历史翻案者,为李鸿章开脱的第一个最常见的理由是:作为丧权辱国条约的签订者,李鸿章是代清政府受过,代慈禧老太婆受过。李鸿章参与外交谈判,受制于清廷的软弱和列强的强硬,自己没有选择余地,不应当承担历史责任,要怪就怪清政府任人宰割的无能。事实是,李鸿章自1870年出任直隶总督并掌管晚清外交以来,中外重大条约交涉几乎都与他有关,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为数众多,如《中法新约》、《马关条约》、《中俄密约》、《辛丑条约》等等。这些条约的不平等性,对中华民族利益的侵犯,李鸿章不可能不知,但他还是签了字。为什么列强屡屡指定他为谈判代表?因为他平时的表现一贯地符合列强的利益要求。中华民族历来不乏视死如归的将士,不乏毁家纾难的民众,不乏据理力争的谈判者。即使放在李鸿章类似的处境下,也有在沙俄威逼利诱之下,仍屡次严词拒绝签订不平等条约的驻俄公使杨儒。李鸿章选择卖国,最终要保全的是他自己和他所代表的阶级的既得利益,所以他不惜出卖国家利益,与慈禧太后一起“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成了列强眼中“一个真正的政治家”。

  为李鸿章开脱的第二个理由是:李鸿章“卖国为国”,“和戎”只是权宜之计,“变法”才是根本之图。即便这是历史事实,也不能认为“和戎”是应该得到褒扬的。如果一次割地赔款可以换来国家长久安宁,如果这是他争取时间励精图治的策略,那么一次“和戎”还情有可原;然而当侵略者一而再、再而三地蹂躏中国,由侵犯周边国家而至于边疆,又至于内陆,进而至于京城时,李鸿章还一味求和、割地赔款,就只能说这是他一以贯之的投降主张,是他明知故犯的卖国行径。在与沙俄签订《中俄密约》时,李鸿章曾收受沙俄几百万卢布的贿赂,从而把中东铁路的修筑权、经营权以及沿线采矿权等卖给沙俄。正如俄国外交部前副司长沃尔夫在其未发表的回忆录中所说:“李鸿章带着这个签了字的条约和袋子里两百万卢布返回北京,在东方,良心有它的价钱。”也正因为他的贪婪,民间才有“宰相合肥天下瘦”的讥讽。

  为李鸿章开脱的第三个理由是:李鸿章主观意志不愿意卖国,充其量只是误国。问题在于如果李鸿章主观上不卖国,那么在他一生对外的政治行动中,为何只要列强一跺脚,一威胁,一喊打仗,李鸿章就主张议和,就要割地赔款呢?1874年,日本出兵侵略台湾,李鸿章命令负责台湾防务的船政大臣沈葆桢“只自扎营操练,勿遽开仗启衅”,同时主张开放台湾,对日赔款了事,在他的操纵下,中日签订不平等条约《北京专约》。1883年,中法战争爆发,当抵抗的主张在清政府占据优势时,李鸿章则充当“失败主义和投降论的宣传者”,“未可与欧洲强国轻言战事”,即使“一时战胜,未必历久不败,一处战胜,未必各口皆守”,恫吓清政府说中国“兵心民心摇动,或更生他变”,要求早日收束。正如御史刘恩溥的奏折所说:“李鸿章办理海防二十多年,耗费数千万两,曾杀过鬼子一名否!他一味献媚于洋人,固宠求荣”,而反观“刘永福奋力杀贼,中国统兵大员在他面前应当愧死,无地自容”。正如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编写的《中国近代史稿》在总结甲午中日战争时所写的那样,“在整个战争过程中,李鸿章的所作所为,都表现出他始终坚守一条方针:彻底的投降主义,卖国主义。”

  还有一个为李鸿章开脱的理由是:李鸿章在其他方面有贡献,只提卖国太片面。有些学者抓住李鸿章在洋务运动中的某些成绩,从而认定李鸿章是“改革家”,却闭口不谈本质问题,不谈主要方面,偏要把边边角角的东西视为中心问题,希图一美遮百丑,混淆视听,金蝉脱壳,将他的污点撇得一干二净。在洋务运动中,我们不否认李鸿章起到过某些客观的积极作用,但他的这种作用不能无限拔高,不能构成他一生活动的主要方面;我们也不否认清政府的卖国责任不应由李鸿章一人承担,但至少他是其中重要的一员。在历史研究中,研究者被研究对象所征服,虽然是常见的现象,但我们要始终牢记,评价历史人物,必须要看他对历史的主要影响、主要作用;和李鸿章的卖国行为以及这些行为对中华民族的伤害相比较,李鸿章的贡献是微不足道的

  因此,那些为李鸿章开脱的理由,没有一条站得住脚。无论是从其一生从事的政治活动的客观后果,还是从其主观意愿来看,无论是作为清朝统治的代言人,还是作为私人利益的攫取者,李鸿章的卖国行径给中华民族带来的巨大灾难,是无论如何也抹杀不掉、洗刷不净的。李鸿章头上的卖国贼骂名,摘不掉!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研究室)

标签(Tag):vc
评论(80)
我周树人跟鲁迅有什么关系
就能力和气度来说,李鸿章当然有可取之处,任何一个能在历史上留下自己名字的人,都不是无能之辈,哪怕仅仅只是在史书里某个角落里被一笔带过的人,这些人都比我们这些普通人都强得多。但对于政治人物能力的评价,不是根据你我和他们之间的差距来评价的。而是根据他们所处的位置,以及他们所能调动的资源和现实环境来评价的。在中国最关键的时代,在争夺国运的最关键时期的这种圆融自守的表现,就说明这个人只是一个极端自私的精致利己主义者,是一个没有任何底线,根本不在乎民众死活的政客和官僚。(环设2102胡一妍)
qfrsal9zkj
qfrsal9zkj2022年3月9日
在历史研究中,研究者被研究对象所征服,虽然是常见的现象,但我们要始终牢记,评价历史人物,必须要看他对历史的主要影响、主要作用;和李鸿章的卖国行为以及这些行为对中华民族的伤害相比较,李鸿章的贡献是微不足道的。(新闻2101 王韵)
d95v2sptsx
d95v2sptsx2022年4月28日
李鸿章去世前曾留下这样的遗诗:秋风宝剑孤臣泪,落日旌旗大将坛。海外尘氛犹未息,诸君 莫作等闲看。”李鸿章去世后,当时有人用“权倾一时,谤满天下”来形容他。梁启超在《李鸿章 传》中对他的评价是:敬李之才”“惜李之识”、“悲李之遇”。他虽然已去世一百余年,但仍是 百年沉浮,盖棺不能论定。而对他的评价争议最大的,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在国内战争中镇压 农民起义,用鲜血染红自己的顶戴花翎。这当然是历史上任何一个像李鸿章这样的封建统治者 都抹煞不掉的污点。值得探讨的是,在内战烽火中发迹起来的这部分地主阶级经世派官僚,在 面对强敌环伺、外侮日亟的形势下,从军事近代化做起,开始了“白强应变”的洋务运动,这是 时代潮流的使然,借用恩格斯的话说,就是革命的镇压者变成了它的遗嘱执行人 互联网金融2101 孙炜迪
oksulf0ivc
oksulf0ivc2022年4月28日
李鸿章对中国社会的影响还是很大的。后人对他的评价还是应该正确来看待。卖国、贪污这些都是不可辩驳的。他虽然也有贡献,但是他的行为造成的伤害对中华民族来说是巨大的,功不抵过。李鸿章只知道维护清王朝的利益,而漠视国民的真正利益——贪污,退让,割地,赔款等。虽然李鸿章不能像孙中山先生那样有革命的思想是有其历史原因(广告2101占翼霞2131310148 )
袁心岚
袁心岚2022年4月29日
李鸿章接受俄国巨额贿赂、出卖国权为真;李鸿章对中国近现代化发展有很大作用为真;李鸿章不是卓越的外交家,而是卓越的“斡旋家”。(行政2101 袁心岚 2131510140)
vgd0iufanu
vgd0iufanu2022年4月29日
李鸿章他尽力维护中国的利益,洋务图强,然而无法改变中国落后的现实.对于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他曾据理力争,然而无奈国家羸弱,不得不接受屈辱的要求.他与曾国藩等人主导洋务运动是其进步的表现.他也有外交上维护中国的事迹,如在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后独自前往谈判,最终不割地而平息事件;在甲午战争处于不利情况时曾主动用最小代价来达成和解等,都是他卫国有利的一面. 但他也做出过很多错误决策,如过于避战和重视海防而愿意牺牲整个新疆放弃疆防;1885年在完胜日本的情况下签订的《中日天津会议专条》,给予了日本可以派兵进入朝鲜的权利;与日本的中日甲午战争中的指挥失误导致军舰在威海卫被全歼;中法战争胜利后反而签订了不平等条约等.虽然这些不利条约和做法受制于各种客观条件,但他依然要为这些事件的误国行为承担很重的责任.另外在早期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时,他杀人过多.这也牵涉到湘军和淮军的整体评价。 (视传2101 曹檬檬)
xlntvg4sy7
xlntvg4sy72022年4月30日
李鸿章,一直是近代史上争议颇大的一个人物:甲午海战指挥无方,签订多个丧权辱国的条约,甚至阻止左宗棠收复新疆;但《走向共和》中却为他翻案、洗白。条约本不是他想签、他为国家做出了巨大牺牲,甚至用“一代人只能做一代人的事”把李鸿章塑造为为时代所迫的民族英雄形象。于我看来,李鸿章是有心报国,却做不到“死忠”而不伦不类;他有愧于民,更说不上民族英雄。(视传2101杜欣婷)
gfu9uphn48
gfu9uphn482022年5月2日
“还有一个为李鸿章开脱的理由是:李鸿章在其他方面有贡献,只提卖国太片面。有些学者抓住李鸿章在洋务运动中的某些成绩,从而认定李鸿章是“改革家”,却闭口不谈本质问题,不谈主要方面,偏要把边边角角的东西视为中心问题,希图一美遮百丑,混淆视听,金蝉脱壳,将他的污点撇得一干二净。在洋务运动中,我们不否认李鸿章起到过某些客观的积极作用,但他的这种作用不能无限拔高,不能构成他一生活动的主要方面;我们也不否认清政府的卖国责任不应由李鸿章一人承担,但至少他是其中重要的一员。在历史研究中,研究者被研究对象所征服,虽然是常见的现象,但我们要始终牢记,评价历史人物,必须要看他对历史的主要影响、主要作用;和李鸿章的卖国行为以及这些行为对中华民族的伤害相比较,李鸿章的贡献是微不足道的。”(行政2101 徐艳蓉)
ilnyelhlm2
ilnyelhlm22022年5月15日
那些为李鸿章开脱的理由,没有一条站得住脚。无论是从其一生从事的政治活动的客观后果,还是从其主观意愿来看,无论是作为清朝统治的代言人,还是作为私人利益的攫取者,李鸿章的卖国行径给中华民族带来的巨大灾难,是无论如何也抹杀不掉、洗刷不净的。李鸿章头上的卖国贼骂名,摘不掉!(新闻2101付怡)
张舒雨
张舒雨2022年5月24日
李鸿章他尽力维护中国的利益,洋务图强,然而无法改变中国落后的现实.对于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他曾据理力争,然而无奈国家羸弱,不得不接受屈辱的要求.他与曾国藩等人主导洋务运动是其进步的表现.他也有外交上维护中国的事迹,如在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后独自前往谈判,最终不割地而平息事件;在甲午战争处于不利情况时曾主动用最小代价来达成和解等,都是他卫国有利的一面. 但他也做出过很多错误决策,如过于避战和重视海防而愿意牺牲整个新疆放弃疆防;1885年在完胜日本的情况下签订的《中日天津会议专条》,给予了日本可以派兵进入朝鲜的权利;与日本的中日甲午战争中的指挥失误导致军舰在威海卫被全歼;中法战争胜利后反而签订了不平等条约等.虽然这些不利条约和做法受制于各种客观条件,但他依然要为这些事件的误国行为承担很重的责任.另外在早期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时,他杀人过多.这也牵涉到湘军和淮军的整体评价。(行政2101 张舒雨 2131510129)
我来评论
(800字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