邀请好友
首页
大学课件
在线阅读
知识问答
教师库
空间应用
空间首页
我的博客
发表文章
我的相册
上传照片
我的消息
留言管理
我的好友
好友请求
我的分享
添加分享
我的知识
我要提问
我的帐户
头像更换
侯富儒的博客
侯富儒的首页
>
侯富儒的博客
> 浏览文章
看看大英博物馆把掠夺来的东西都还回去,还剩什么?_
分类:学术争鸣 人气:1513 评论:84 时间:2022-11-28 15:20
大家来贴图,看看大英博物馆把掠夺来的东西都还回去,还剩什么?_风闻
https://user.guancha.cn/main/content?id=877203
标签(Tag):
VC
评论(
84
)
vakdebingm
2022年12月25日
说句实话,为英国感到可悲,把他们博物馆的中国文物和希腊文物,埃及文物搬走。英国博物馆就空了。一个没有文物的国家只能靠别国的文物装点自己的国家博物馆。(英语2203曹孟凡)
冯佳艳
2022年12月27日
如果在唇枪舌剑之前,能先重新审视后殖民理论和多元文化的争论,不只着眼于保留馆藏,也许他们更能表现出一座举世瞩目博物馆的胸襟和道义,哪怕日后这件博物馆空无一物,它也能带给人们思想上的冲击与震撼。
林子轩
2023年1月3日
从藏品来讲,大英博物馆有800多万件,中国国家博物馆只有140万件。 从藏品来源讲,大英博物馆的藏品来源于世界各国,而中国国家博物馆的藏品基本全部来自中国。 从参观人数来讲,中国国家博物馆现在超过了大英博物馆。 最重要的是,从起步方式来讲,大英博物馆和中国国家博物馆有本质的区别:前者以掠夺起家,后者则立足本土。正是在这一意义上,两国国家博物馆的发展历程可以作为两国现代化历程的类比。(智会2201林子轩 2212510143)
王蕴睿
2023年2月1日
从创立时间来讲,大英博物馆始创于1753年,而我国的国家博物馆在1926年才建立,直至近十几年才真正开始发展。 从展示面积来讲,中国国博的展示面积在很长时间里比大英博物馆的面积小得多,直到近十年来扩张之后才反超后者。 从藏品来讲,大英博物馆有800多万件,中国国家博物馆只有140万件。 从藏品来源讲,大英博物馆的藏品来源于世界各国,而中国国家博物馆的藏品基本全部来自中国。 从参观人数来讲,中国国家博物馆现在超过了大英博物馆。 最重要的是,从起步方式来讲,大英博物馆和中国国家博物馆有本质的区别:前者以掠夺起家,后者则立足本土。正是在这一意义上,两国国家博物馆的发展历程可以作为两国现代化历程的类比。
徐怡佳
2023年2月6日
文物归还问题一直是争论的焦点。在英国语境中,将文物归还几乎被描述为一种损失,但他们不是在展示璀璨的世界文化,而是在炫耀自己辉煌的侵略成果。愿各国珍宝早日回到自己的国家。
ryriqhgdag
2023年2月10日
从藏品来讲,大英博物馆有800多万件,中国国家博物馆只有140万件。 从藏品来源讲,大英博物馆的藏品来源于世界各国,而中国国家博物馆的藏品基本全部来自中国。前者以掠夺起家,后者则立足本土。正是在这一意义上,两国国家博物馆的发展历程可以作为两国现代化历程的类比。
opx8pgpq6h
2023年2月12日
大英博物馆和中国国家博物馆有本质的区别:前者以掠夺起家,后者则立足本土。正是在这一意义上,两国国家博物馆的发展历程可以作为两国现代化历程的类比。
经统2201昌丽姣
2023年2月26日
大英博物馆和中国国家博物馆有本质的区别:前者以掠夺起家,后者则立足本土。正是在这一意义上,两国国家博物馆的发展历程可以作为两国现代化历程的类比。
周洋
2023年3月15日
大英博物馆是世界上最大的赃物展示馆,他的每一件展品都昭示着侵略者的罪恶,每一件展品上都有无辜人的血液,都象征着掠夺
经统2201和玉苹
2023年3月18日
从藏品来讲,大英博物馆有800多万件,中国国家博物馆只有140万件。 从藏品来源讲,大英博物馆的藏品来源于世界各国,而中国国家博物馆的藏品基本全部来自中国。 从参观人数来讲,中国国家博物馆现在超过了大英博物馆。 最重要的是,从起步方式来讲,大英博物馆和中国国家博物馆有本质的区别:前者以掠夺起家,后者则立足本土。正是在这一意义上,两国国家博物馆的发展历程可以作为两国现代化历程的类比。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我来评论
(800字以内)
不能为空
博客分类
全部分类
习近平主席(56)
人物及故事(40)
学术争鸣(65)
一带一路必读(21)
文化自信(30)
红船精神(36)
《纲要》作业(33)
全球战“疫”(26)
导论(11)
第1章(14)
第2章(21)
第3章(8)
第4章1(12)
第4章2(8)
第5章(5)
第6章1(2)
第6章2(5)
第7章(8)
第8章(6)
第9章(20)
第10章(21)
一带一路参考(19)
《纲要》必读文献(42)
最新阅读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