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富儒的博客

慈禧太后

分类:人物及故事  人气:1121  评论:12  时间:2018-03-10 19:53
慈禧 
慈禧太后(Empress Dowager,1835-1908),又称西太后,姓那拉,或叶赫那拉,满洲镶蓝旗人,咸丰帝[见历史人物库《咸丰皇帝》]妃。同治帝[同治帝(Emperor Tong Zhi,1856-1874),姓爱新觉罗,名载淳,生于1856年(咸丰六年),咸丰帝与叶赫那拉氏的独生子。1861年,咸丰帝崩于承德避暑山庄,载淳以六岁幼龄继位,尊咸丰帝皇后钮钴禄氏为母后皇太后,生母叶赫那拉氏为圣母皇太后。年号本定为“祺祥”,后两宫太后与恭亲王奕䜣发动辛酉政变,将年号改为“同治”,寓意“两宫同治”的垂帘听政。同治帝从六岁即位起一直在其生母慈禧的控制下,十八岁亲政,次年病死。同治帝在位14年,期间,清朝政府依靠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一批重臣镇压了太平天国起义等一系列的农民起义,也办了一些“洋务新政”,出现了所谓“同治中兴”的局面。但这些与同治皇帝都没多大关系。当时的统治者实际上是慈禧。载淳幼年是一个少不更事的顽童,亲政以后,作为一个青年皇帝,确实是辜负了朝野上下对他的殷切期望。同治帝死时仅十九岁,是清朝皇帝中寿命最短的一个,葬于清东陵之惠陵。] 生母,同治、光绪两朝的实际统治者。她出身于官僚家庭,早年丧父,家业中落。1852年(咸丰二年)被选入宫,封兰贵人。1854年进封懿嫔,1856年生子载淳,进位懿妃,翌年又进懿贵妃,地位仅次于皇后钮钴禄氏。由于深得咸丰帝宠爱,“时时披览各省章奏”,①由此渐习政事,开始干预朝政。

1860年(咸丰十年),英法联军攻北京,咸丰帝携皇后、妃嫔和一些贵族官僚逃往热河(今河北省承德市)避暑山庄。此前,那拉氏曾极力劝阻,忤逆了咸丰帝。到达热河行宫后,肃顺曾劝说咸丰像汉武帝赐死钩弋夫人那样杀掉那拉氏,咸丰不忍,没有采纳。1861年8月22日,咸丰病死于避暑山庄,6岁的载淳即皇帝位,年号祺祥。尊钮钴禄氏为慈安皇太后、那拉氏为慈禧皇太后,俗称东太后、西太后。当时,朝政由八大臣襄理,慈禧遂与恭亲王奕䜣[见至历史人物库《奕䜣》]密谋夺权。是年10月,咸丰帝梓宫从避暑山庄运回北京,慈禧、慈安和载淳从小路先行抵京,旋即发动了辛酉政变[见上编历史事件库《辛酉政变》]。肃顺被斩首,载垣和端华赐令自尽,其余五人皆被免职,改年号为同治,两宫太后垂帘听政。因慈安太后性格软弱,实权掌握在慈禧手中。

同治之初,太平天国运动[见上编历史事件库《太平天国运动》]、捻军、苗民、回民起义严重威胁着清政府的统治。慈禧依靠曾国藩[见历史人物库《曾国藩》]、李鸿章[见历史人物库《李鸿章》]等汉族地主武装,并“借师助剿”,先后将各地起义暂时压制下去,使清政府的统治暂时稳定下来。在统治集团内部,她一方面采用了以奕䜣为首的洋务派的“自强”、“求富”的方针,购买洋枪洋炮,训练海军、陆军,开办一些新式的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在不损害清政府根本利益的基础上寻求强国之路;另一方面,她又利用顽固派来牵制洋务派,以巩固自己的统治。随着地位逐渐巩固,慈禧与奕䜣的矛盾开始尖锐起来。

1865年(同治四年)4月2日,慈禧以信用亲戚和召对不检,罢去奕䜣议政王大臣等一切职务。后经多人奏请,复其军机大臣、总理大臣等职,但不复议政王称号,奕䜣的权力被大大削弱。1873年2月23日,两宫太后撤帘归政,年满十八岁的同治亲政。不久,同治就染上天花恶疾,慈禧授意所有内外各衙门陈奏事件由她披览裁定,又将大权揽至己手。1875年1月,同治帝病死,无子继承。慈禧违背常情,选定咸丰帝之弟醇亲王奕譞之长子,自己的侄子,年仅4岁的载湉继承帝位,年号光绪,她再度以皇太后名义垂帘听政。两个月后,同治帝之皇后阿鲁特氏猝死。1881年4月,慈安太后猝死,她的死引起了人们的种种猜测和怀疑,有人认为是被慈禧毒死的。1884年中法战争[见上编历史事件库《中法战争》]期间,慈禧又以“因循委靡,绝难振作”为由,免去奕䜣的一切职务。至此,她除掉了所有对其地位、权力具有威胁的对手,独揽朝政。

1885年(光绪十一年),慈禧不顾军民反对,决意乘胜求和,并授权李鸿章与法国签订了《中法新约》[见上编历史事件库《中法新约》]。同年,以办海军之名,修葺被英法联军焚毁的清漪园(后改名颐和园)。1886年,慈禧假意表示要归政于光绪,经光绪和诸王大臣再三恳请,同意再行训政数年。1889年3月4日,慈禧宣布撤帘归政,移居颐和园,表面上寄情于湖山,实际上仍牢牢掌握着政事的最终裁夺权。清政府内部拥有实权的顽固派与洋务派大臣多仰其鼻息,成为“后党”,与支持光绪帝[见历史人物库《光绪皇帝》]的官僚形成的“帝党”相对。1894年11月7日是慈禧的六十寿辰,她准备大事庆祝,一年前就已专设庆典处进行筹备。是年恰逢甲午中日战争[见上编历史事件库《甲午中日战争》]爆发,中外舆论都认为中国定胜,慈禧最初和光绪一样主战,“不准有示弱语”。②后因筹办寿辰庆典,“朝鲜事求速结”,转而支持李鸿章[见历史人物库《李鸿章》]避战静守的方针,幻想列强出面干涉、调停,以致战败,与日本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见上编历史事件库《马关条约》]。当时有人建议将庆典经费移作军费,慈禧生气地说:“今日令吾不欢者,吾亦将令彼终身不欢”。③

中日战争后,帝国主义掀起了在中国瓜分势力范围的狂潮,民族危机日益深重。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资产阶级改良派拥护光绪帝推行维新变法。变法之初,许多守旧官员请慈禧出面制止,慈禧笑而不言。但由于变法大大触动了顽固派的利益,进而危及慈禧的地位,加上改良派自身在战略、政策上的一些失误,慈禧最终发动政变,扼杀了这次维新变法运动。光绪帝被幽禁于北海瀛台,维新措施除设立京师大学堂外尽被废止,改良志士或被杀,或流亡,慈禧重又垂帘听政。之后,她曾企图以光绪病重为由另立新君,遭到列强和一些地方督抚的反对。最后采取荣禄的建议,立载漪之子溥儁为大阿哥。

19世纪末,义和团运动[见上编历史事件库《义和团运动》]刚在山东兴起时,慈禧一意主剿,多次谕令地方督抚“毋得养痈遗患”。但随着义和团运动的迅速发展和帝国主义侵略的加深,她的态度渐渐发生了变化,深感“剿抚两难”。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6月,慈禧召集王公大臣密议如何对付义和团,经激烈争论决定实行招抚。6月,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见上编历史事件库《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并有迫太后归政光绪之谣。慈禧气急败坏,表示:“今日衅自彼开,国亡在目前,若竟拱手让之,我死无面目见列圣。等亡也,一战而亡,不犹愈乎?”④6月21日,慈禧以光绪帝名义发布宣战诏书,明令嘉奖义和团为“义民”,令各省督抚招团御侮。但是慈禧的决定遭到刘坤一[见历史人物库《刘坤一》]、张之洞[见历史人物库《张之洞》]等沿海沿江督抚的反对,他们联名上奏主剿义和团,并与列强订立条约,实行“东南互保”[见上编历史事件库《东南互保》]。慈禧的决心开始动摇,命荣禄[荣禄(Rong Lu,1836—1903),瓜尔佳氏,字仲华,正白旗人。由荫生以主事用,数迁侍郎、兼内务府大臣、兼署步军统领、工部尚书、西安将军。中日甲午战起,授步军统领,会办军务,特设巡防局督理五城团防以卫皇室。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授兵部尚书、总理各国事务大臣。疏荐温处道袁世凯练新军,是为“新建陆军”。1898年6月“百日维新”开始不久,出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统率北洋三军,权倾朝野,为慈禧太后所倚重。他反对维新,固守“祖宗之法不能变”,曾与慈禧太后密谋发动政变。“戊戌政变”后,为军机大臣受命掌兵部,节制北洋海陆各军。不久,又奏设武卫军。1900年,建议立端王载漪子溥儁为大阿哥(即皇储),以取代光绪。在义和团运动兴起时,他屡请镇压义和团,保护各国使馆。八国联军攻陷北京时,跟随慈禧仓皇逃往西安。1902年还京后,加封太子太保、文华殿大学士。1903年病死。谥“文忠”。编有《武毅公事略》,著有《荣文忠公集》、《荣禄存扎》。] 前往使馆慰问各国使臣。她一方面继续要求各省督抚筹划战守事宜,并发给天津浴血奋战的义和团战士10万两银子以示奖励;另一方面,邀请外国出面调停,令荣禄停止攻打使馆,并送去食物。8月14日,八国联军攻陷北京,慈禧携光绪西逃,令奕劻[奕劻(Yi Kuang,1836-1918),爱新觉罗氏,乾隆帝第十七子永璘孙。1884年(光绪十年)任总理各国事务大臣,并封庆郡王;1894年封庆亲王。1900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慈禧携光绪帝逃往西安,奕劻奉命留北京,与李鸿章同任全权大臣,与各国议和。次年《辛丑条约》签订,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任总理大臣。1903年又任军机大臣。1905年与日本签订《东三省事宜正约》。1907年兼管陆军部。1911年5月,任内阁总理大臣。奕劻为人贪鄙昏庸,结私揽权。武昌起义后,主张起用袁世凯。袁世凯进京任内阁总理大臣后,他改任弼德院总裁。清帝退位后避居天津。1918年病死。]、李鸿章为全权大臣负责议和谈判。9月7日,慈禧在西逃途中正式发布谕旨下令剿灭义和团,“务尽根株”,惩处排外大臣,向帝国主义示好。经过几个月的反复交涉,列强拟定了议和大纲十二条草案。慈禧得知没有将她列为祸首,也没有要她还政光绪后,如获大赦,立即电复奕劻、李鸿章,对大纲十二条,原则上“照允”。更于1901年2月14日发布上谕,表示要“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⑤9月7日,奕劻、李鸿章代表清政府与11个帝国主义国家签订了屈辱的《辛丑条约》[见上编历史事件库《辛丑条约》]。清政府自此彻底成了“洋人的朝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还在西逃途中,慈禧就以光绪帝的名义下诏罪己,求直言。到达西安后,又下诏变法。1902年4月谕令设立督办政务处,作为筹办“新政”的机关,并根据张之洞、刘坤一的建议,陆续实行了一些新政,诸如废科举、兴学校、派遣留学生、鼓励工商业、编练新军、调整管制、整顿吏治,等等。但对阶级矛盾、民族矛盾日益尖锐,处在风雨飘摇之中的清政府而言,点滴的改良已无济于事。慈禧也承认:“数年以来,规模虽具,而实效未彰。”⑥ 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慈禧派五大臣出外考察政治。次年,五大臣先后回国,奏请宣布立宪,称立宪有皇位永固、外患渐轻、内乱可弥三大好处。9月1日,慈禧发布了“仿行立宪”的上谕,原则是“大权统于朝廷,庶政公诸舆论”,⑦并以“民智未开”为借口,没有宣布实行立宪的时间。此后,速开国会的呼声日高,这些人不仅包括资产阶级上层的代表人物,还包括一些驻外使臣、中央官员、皇室成员,尤其是手握实权的地方督抚。慈禧为拉拢立宪派,共同对付革命党人,维护统治,于1908年8月27日颁布《钦定宪法大纲》,宣布立宪以9年为期。

1908年(光绪三十四年)11月14日,光绪帝含恨病死于瀛台。慈禧指定醇亲王载沣之子,仅三岁的溥仪为皇位继承人,年号宣统,她被尊为太皇太后。次日,慈禧逝世。慈禧的丧礼,按清朝历代皇帝的规格举行,其谥号保留了生前的所有徽号,称“孝钦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配天兴圣显皇后”,史称孝钦显皇后。葬定东陵。

 

注释:

①   濮兰德、白克好司:《慈禧外传》,中华书局1917年版,第7页。

②  《翁文恭公日记》光绪二十六年六月十五日。

③   转引自王芸生《六十年中国与日本》第2卷,第222页。

④         恽毓英:《崇陵传信录》。

⑤  《上谕档》光绪二十六年十二月二十六日。

⑥  《上谕档》光绪三十一年六月十四日。

⑦  《上谕档》光绪三十二年七月十三日。
标签(Tag):历史人物
评论(12)
rvliotxudw
rvliotxudw2022年5月19日
她得到了自己想要的,却抛弃了绝多数人,为了追求一己私欲,她终究只是一个自私者,而不是一个皇帝,不顾及天下,不为国为民,只求乐于己(互金2101张俊毅2122610144)
法学2201傅丽杰
法学2201傅丽杰2023年5月2日
经常听别人或在抖音里刷到慈禧太后,对她的评价也都是负面大于正面,甚至说实话,我从未听过任何有关于她的正面言论。晚清时期的统治者,但她好像对国家并没有太多的贡献,偏偏对于权利平衡玩的很好,她多次阻止革命改变,是典型的守旧派。正是因为她的存在自强运动一次次走向了失败。慈禧的奢侈生活也是有目共睹的,为了过自己的大寿拿用军队的钱,而且海军的军费也用来修建颐和园,专门游玩享乐,导致北洋水军缺钱被欺负,所以甲午战争就这样失败了。在她无知愚昧的统治下,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签到手软,将中国沦为了在西方列强和帝国主义的鱼肉,任人欺负,本就一贫如洗的旧中国老百姓变的更加黑暗。
我来评论
(800字以内)